"欲逐将军取右贤":将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
# 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族对其贵族的封号。匈奴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取:俘获。,逐:追随。
"沙场走马向居延":战场上纵马飞驰奔向居延。
# 居延:古边塞名。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汉初,居延为匈奴南下凉州的要道。太初三年(前102年),派遣路博德于此筑塞,以防匈奴入侵,故名遮卤(虏)障。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走马:骑马疾走;驰逐。,沙场: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遥知汉使萧关外":悬想汉家使者在萧关之外,
#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汉使:此指韦评事。,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愁见孤城落日边":定愁见孤城独立落日旁边。
#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韦评事》乃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动人的美感,洋溢着诗人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诗中“孤城”“落日”等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出边塞的荒凉景象,而且也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担忧。虚实结合:诗中并未直接描写送别的场景,而是通过虚写的方式,代入友人的视角,描绘其在边塞的所见所感。前两句“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以豪迈的笔触描绘友人奔赴边疆的壮志豪情。后两句“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则转为对友人思乡之情的细腻刻画。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热情洋溢地鼓励友人投身军旅,奋勇杀敌,展现出豪迈的气势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句,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极具感染力,既是对边塞将士的崇高礼赞,也生动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后两句“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则笔锋一转,描绘了塞外荒凉萧索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其中,“孤城”与“落日”两个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雄浑而荒凉的画面,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充分展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4. 作品点评
尽管全诗在笔锋上突然转换,看似出人意料,但作者巧妙地将军人渴望在边塞建功立业与深切怀念家乡的复杂情感融合于这首简短的诗中。其文字精炼,富有代表性,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动人的美学氛围。
# 两种情思,结作一堆。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意外含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周敬曰:右丞“遥知汉使萧关外”“遥知兄弟登高处”,与王龙标“忆君遥在湘山月”、皇甫冉“归舟明口毗陵道”,俱以第三句想出远道情景,亦唐绝一体。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右丞善用“遥”字,俱是代人设想,莫不佳绝。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深远雅正。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四句纯系用事,盖送韦而用汉将军事也。首句二句,言欲立功于外,故向塞上去。三句忽转,言出关远适,满目皆愁,孤城落日,写出十分愁思,却从对而看出。用“遥知”二字,句法与《忆山东兄弟》作同。(品)悲壮。
清朱宝莹《诗式》
上一篇:唐·郑谷《蜀中春日》
下一篇:唐·李建勋《道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