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chuān
guān
shuǐ
zhǎng
èr
shí
yù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īng
huá
yuán
lái
jiàn
píng
běi
shàng
wéi
shān
lián
shān
zǒu
qióng
huǒ
yún
shí
chū
fēi
diàn
cháng
zài
duō
qióng
xiù
xíng
lǎo
xiāng
huī
wěng
chuān
huáng
qún
liú
huì
kōng
qīng
chén
wàng
gāo
làng
wèi
yīn
kǒng
cuàn
jiāo
lóng
dēng
wēi
鹿
chá
juǎn
shù
léi
kuǐ
gòng
chōng
shēng
chuī
guǐ
shén
xià
shì
yuè
rén
dài
yǒu
wàn
xué
guī
zūn
guān
quán
yuán
zhǎng
fǎn
jiāng
hǎi
piāo
shā
chè
àn
shù
sōng
bǎi
chéng
líng
shān
mén
huí
liè
zhóu
jiāo
luò
hóng
guān
xìn
宿
yīng
shěn
shù
zhōu
tīng
wàn
shì
huì
zhuó
shū
wèi
qīng
fēng
tāo
yóu
shí
tōng
zhōu
chē
yīn
cǎn
shēng
yǒu
dàng
dào
zhèng
shù
rén
huán
nán
róng
shēn
shí
huá
yún
léi
jiān
xiǎn
gèng
tiān
chuān
liáng
yuàn
shuǐ
suō
yīn
bēi
zhōng
lín
shì
wèi
tuō
zhòng
tóu
xiàng
cāng
tiān
ān
hóng
鸿

译文

我经过华原县来到三川县,眼前连一块平坦的陆地也看不见。北行唯见连绵的土山,在这荒僻的山谷里一连走了好几天。盛夏的火云不时涌现,闪电常常飞在眼前。荒原的山中不停地下雨,山沟里的流水浊浪相击。昏黄的水汽弥漫山谷,众水汇合奔腾回环汪洋无际。清晨眺望涨高的水浪,忽见一夜之间阴崖变低。蛟龙担心被泥水淤住而窜出水面,麋鹿登上高坡聚集在一起。干枯的木头和拔起的树木一同在水中翻滚,巨大的石块堆在一处堵住了水口。洪水憋得发出鬼哭神号的咆哮声,水势的变迁令人产生隔世之感。由此我才懂得如果没有千万条泄洪的孔道,那江河淮济绝不会被历代人们所尊崇。看到上游涨了这么大的水,我真担心是江海发生了倒涌。洪水冲刷着岸边的沙石,直到把曲岸冲崩,洪水涤荡着山间沟壑,直到把松柏枝叶扫净。高涨的浪头冲毁了山寺,回旋的暗流摧折了地轴。洪水汇合洛水奔赴黄河,用不了两夜就会流到潼关。它会把几个州一同淹没啊,我的耳旁依稀传来万家哭声。满眼的浊流还远未清除,而风涛依然继续怒吼。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交通,何时才能使阴气消除。人生都有动荡不安的时候,如今我正走着艰难的道路。人间之大却无容身之处,侧着脚走在光滑的石壁上。云雷仍在屯聚不止,前面的路会更加难走。四野八荒既然没有桥梁,想渡过这茫茫大水就只好盼望洪水退落。我不禁为山林中的难民而悲伤,他们难以逃脱葬身鱼腹的恶果。我仰头面向苍天祈祷,如何让他们骑上鸿鹄以躲过这场灾祸。

逐句剖析

"我经华原来":我经过华原县来到三川县,

# 华原:唐县名,属京兆府,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不复见平陆":眼前连一块平坦的陆地也看不见。

# 平陆:平原。

"北上唯土山":北行唯见连绵的土山,

"连山走穷谷":在这荒僻的山谷里一连走了好几天。

# 穷:一作穹。

"火云无时出":盛夏的火云不时涌现,

# 无时出:一作“出无时”。,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

"飞电常在目":闪电常常飞在眼前。

# 飞电:雷电。

"自多穷岫雨":荒原的山中不停地下雨,

# 穷岫:荒山野岭。

"行潦相豗蹙":山沟里的流水浊浪相击。

# 豗蹙:撞击,水相击貌。豗,一作“灰”。,行潦:沟中的流水。

"蓊匌川气黄":昏黄的水汽弥漫山谷,

# 川气黄:因洪水挟带黄土,故黄。,蓊匌:弥漫,充塞。

"群流会空曲":众水汇合奔腾回环汪洋无际。

# 空曲:广阔回环。

"清晨望高浪":清晨眺望涨高的水浪,

"忽谓阴崖踣":忽见一夜之间阴崖变低。

# 踣:倒塌。指滑坡。

"恐泥窜蛟龙":蛟龙担心被泥水淤住而窜出水面,

# 泥:滞、陷之意。

"登危聚麋鹿":麋鹿登上高坡聚集在一起。

# 登危:登高。

"枯查卷拔树":干枯的木头和拔起的树木一同在水中翻滚,

# 枯查:水中浮木。查,“楂”的本字,水中的浮木。

"礧磈共充塞":巨大的石块堆在一处堵住了水口。

# 礧磈:沙石,石块。

"声吹鬼神下":洪水憋得发出鬼哭神号的咆哮声,

# 鬼神下:犹鬼神泣。,声吹:水声冲击。

"势阅人代速":水势的变迁令人产生隔世之感。

# 人代速:忽移人世。,势:水势。

"不有万穴归":由此我才懂得如果没有千万条泄洪的孔道,

"何以尊四渎":那江河淮济绝不会被历代人们所尊崇。

#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及观泉源涨":看到上游涨了这么大的水,

"反惧江海覆":我真担心是江海发生了倒涌。

# 江海覆:江海倒流。

"漂沙坼岸去":洪水冲刷着岸边的沙石,直到把曲岸冲崩,

# 岸去:一作“去岸”。,坼:裂开。,漂沙:水卷泥沙。

"漱壑松柏秃":洪水涤荡着山间沟壑,直到把松柏枝叶扫净。

# 漱:冲击。

"乘陵破山门":高涨的浪头冲毁了山寺,

# 破山门:冲破阻挡。一说山门指寺庙。,乘陵:水势上升。陵,一作“凌”。

"回斡裂地轴":回旋的暗流摧折了地轴。

# 裂地轴:裂:一作“倒”。言洪水冲刷切出深沟。地轴,古代传说中大地的轴。,回斡:回旋。

"交洛赴洪河":洪水汇合洛水奔赴黄河,

# 洪河:黄河。,洛:洛水,在今陕西省洛川县。,交:汇入。

"及关岂信宿":用不了两夜就会流到潼关。

# 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关:指潼关,在华山之东。,及:到。

"应沈数州没":它会把几个州一同淹没啊,

# 没:沉没。

"如听万室哭":我的耳旁依稀传来万家哭声。

# 万室:万家。

"秽浊殊未清":满眼的浊流还远未清除,

# 秽浊:指洪水。

"风涛怒犹蓄":而风涛依然继续怒吼。

# 蓄:一作“畜”。

"何时通舟车":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交通,

"阴气不黪黩":何时才能使阴气消除。

# 黪黩:混浊不清貌。,不:一作“亦”。

"浮生有荡汩":人生都有动荡不安的时候,

# 荡汩:起伏。,浮生:人生。

"吾道正羁束":如今我正走着艰难的道路。

# 羁束:困于旅途。

"人寰难容身":人间之大却无容身之处,

# 寰:人世,人间。

"石壁滑侧足":侧着脚走在光滑的石壁上。

"云雷此不已":云雷仍在屯聚不止,

# 此:一作“屯”。

"艰险路更跼":前面的路会更加难走。

# 跼:窘迫。

"普天无川梁":四野八荒既然没有桥梁,

# 川梁:河上的桥。

"欲济愿水缩":想渡过这茫茫大水就只好盼望洪水退落。

"因悲中林士":我不禁为山林中的难民而悲伤,

# 中林士:原指在野隐居的人。此借指山林中的人。

"未脱众鱼腹":他们难以逃脱葬身鱼腹的恶果。

"举头向苍天":我仰头面向苍天祈祷,

"安得骑鸿鹄":如何让他们骑上鸿鹄以躲过这场灾祸。

# 鸿鹄:鸟名,即天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手,收录于《全唐诗》的第216卷。此诗以纪事与赋物为核心,杜甫凭借其精湛的笔力,深入雕琢刻画,生动逼真地描绘出相关景象,故而被后世赞誉为“宋元以来体物律古之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夏天。诗题之下有注释说明:“天宝十五载七月中避寇时作”。彼时,叛军悍然攻破潼关,白水也深受其害。杜甫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家人向北逃亡,先后途经华原县、三川县,一心朝着鄜州奔去。在抵达三川县时,遭遇了凶猛的山洪泛滥。人祸与天灾接踵而至,来势汹汹,让杜甫的身心遭受了双重的巨大威胁。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杜甫有感而发,挥笔创作了《三川观水涨》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洪水的肆虐与百姓的悲惨遭遇相对比。洪水“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强大的破坏力尽显,而百姓则“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在洪灾面前无力抵抗,生死未卜,深刻反映出天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用典:诗中可能运用了一些典故来丰富诗歌内涵,比如“乘陵破山门,回斡裂地轴”,虽未明确指出具体典故,但“地轴”等意象让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大地根基,以此突出洪水力量之大,仿佛能撼动天地根基,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神秘色彩。夸张: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洪水的凶猛,“声吹鬼神下,势阅人代速”,说洪水的声音能使鬼神惊下,其气势让人感觉时光都加速流逝,极言洪水来势汹汹。突出了洪水带来的震撼与不安。

2. 分段赏析

前六句描写逃难途中遇暴雨,开篇自述从华原一路走来,再也不见平坦之地。一路北上尽是土山,山峦连绵延伸至穷谷深处。炎炎火云随时冒出,闪电频繁在眼前划过。这几句诗描绘出诗人在夏日山行逃难途中,遭遇恶劣天气的情景。“不复见平陆”直白地写出路途的崎岖难行,而“火云”“飞电”则渲染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灾祸,也为后文水涨埋下伏笔。次十四句描写山中洪水暴发,诗人细腻地刻画了山中洪水暴发的景象。“蓊匌川气黄”从视觉角度描绘出洪水裹挟泥沙,使得川气呈现出浑浊黄色,营造出压抑氛围;“声吹鬼神下”则从听觉角度,极言洪水声威之大,仿佛能震慑鬼神,生动地展现出洪水的磅礴气势与可怕力量。诗人通过蛟龙、麋鹿的行为,侧面烘托出洪水来临时的恐怖场景,万物皆因洪水陷入慌乱。“势阅人代速”一句,借洪水之势感慨世事变迁之快,将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又十四句集中描写河水暴涨带来的巨大危害。“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等句,从细节处展现洪水的破坏力,冲走沙石、冲垮河岸、冲刷山谷,让曾经郁郁葱葱的松柏变得光秃,一片狼藉之景跃然纸上。“应沉数州没,如听万室哭”则从宏观角度,想象洪水泛滥成灾,众多州县被淹没,百姓哭声震天的悲惨场景,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苍生的悲悯之情。“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进一步强调水患的持续与严重,洪水的危害仍在延续,也表达出诗人对局势好转的急切期盼。再六句,诗人在此将个人的命运与水患、战乱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浮生有荡汩”写出自己如同在洪水中漂浮的物体,命运难以掌控,充满了动荡不安。“吾道正羁束”表达出在这样的乱世中,自己的理想抱负无法施展,被现实重重束缚。“人寰难容身”直接抒发了对所处时代的无奈与悲哀,不仅要遭受水患之苦,还要面临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无处安身。而“石壁滑侧足”“云雷屯不已,艰险路更跼”则通过对行路艰难的具体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内心的艰难处境,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痛苦与无奈。最后六句诗人由自身遭遇推及到天下苍生。“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写出了洪水阻断交通,百姓无法通行,生活陷入困境的状况,也表达出诗人渴望洪水退去,恢复正常生活的愿望。“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直接抒发了对山林中百姓的深切同情,他们在洪水肆虐下生死未卜,生命如蝼蚁般脆弱。最后“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以仰望苍天、渴望骑鸿鹄逃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摆脱困境的一丝幻想,展现出诗人对现实苦难的无力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水涨过程和危害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生活的悲惨,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艺术上,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洪水的凶猛气势,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描写水势之横,不减虎头之画。而“声吹”“势阅”二语,似不可解,而光景宛然,故前辈赏之,真惊人语也。

明王嗣奭《杜臆》

# 造物不足供其驱使,何等心力,何等腕力(“声吹”四句下)!感时触景,拉沓奔凑(“秽浊”句下)。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是纪事赋物之诗。起六,叙清来路,随用反呼法。“自多”十二句,记山内水涨,前六统领,后六曲描。……“不有”四句,撤上提下。“漂沙”十二句,记原隰水涨。前四,刻划由山及原;中四,形容山原弥漫;后四,又是总束暗度。“浮生”至末十二句,乃观涨之情,都从身世民生设想,而语语交映水涨:斯又正喻夹写之法。雕锼刻深,仿象生动,遂为昌黎《石鼎联句》等诗及宋元以来体物律古之祖。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沈郁顿挫,字字生造,无一浮响。集中此等自是少陵本色。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张云:北方山川如此(“北上”二句下)。邵子湘云:警绝,写得骇人(“声吹”二句下)。开笔,承上起下(“不有”二句下)。寓言,拯溺无人(“普天”句下)。以悯乱意作结,复有举世沦胥之慨。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柳》

下一篇:唐·王维《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