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识事浅":年青时我涉世太浅,
# 识事:了解事实;懂得事理。
"强学干名利":勉力追求功名禄位。
# 干:追求,追逐。,强学:勤勉地学习。
"徒闻跃马年":只为听信跃马年华,
# 跃马:指获取功名富贵。多指科举应试。
"苦无出人智":却恨没有超人智慧。
# 出人:超出常人。
"即事岂徒言":面临世事哪只是说说而已,
# 徒言:空话;说空话。,即事:任事;作事。
"累官非不试":累积仕历也并非不被任用。
# 累官:谓积功升官。
"既寡遂性欢":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乐,
# 遂性:顺适性情。
"恐招负时累":恐怕还要招来背时的牵累。
# 负时:违时;不合时宜。
"清冬见远山":明净的冬日可见远处群山,
"积雪凝苍翠":凝雪覆盖了山林的苍翠。
"浩然出东林":走出城东树林只见一片洁白,
# 东林: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发我遗世意":更触发了我遗落尘事的心意。
# 遗世:遗弃人世之事。常说明人的离世隐居,修仙学道,有时也用作死亡的婉辞。这里作离世隐居讲。
"惠连素清赏":我惠连弟素有清高情趣,
# 清赏:谓清标可赏。,惠连:指南朝宋谢惠连。惠连幼聪慧,族兄灵运深加爱赏。后诗文中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
"夙语尘外事":早就谈起过世外的情事。
# 尘外:犹言世外。
"欲缓携手期":想要延缓携手同隐的日期,
# 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流年一何驶":可流年多么容易消逝。
# 一何:多么。,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兼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以及渴望归隐的心境,借与堂弟交流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在仕途中的苦闷挣扎,以及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开篇八句,通过“强学”“徒闻”“苦无”等一系列词汇,直接抒发诗人在仕途上的苦闷、无奈与内心的矛盾。借景抒情:“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借寒冬远山积雪之景,抒发自己遗世归隐的心意。用典:“徒闻跃马年”,运用“跃马年”的典故,代指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表达对自身仕途发展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年少时的回顾。那时的他涉世未深,努力学习,一心想着在功名利禄上有所作为。“识事浅”直白地表明年少无知,“强学”突出了其当时积极进取的状态,为后文写仕途不顺做铺垫。“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听闻别人在合适的年纪能飞黄腾达,而自己却苦于没有出众的智慧来实现。“徒闻”体现出对他人成功的羡慕与自身不得志的惆怅,“苦无”则强调了内心的无奈之感。“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两句,继续诉说仕途艰辛。表明自己在仕途上并非没有努力,而是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许多尝试。“岂徒言”和“非不试”加强语气,突出诗人为仕途付出诸多努力却未得偿所愿的苦闷。“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两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难以在仕途上获得顺心如意的快乐,又担心辞官归隐会招来违背时势的牵累。“寡”和“恐”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在仕与隐之间进退两难的纠结。“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两句,笔锋一转描绘自然景色。寒冬时节,远眺可见远山,积雪覆盖着葱郁的山林,营造出一种宁静、澄澈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一清新高远的画面,暗示内心对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两句,承接上文景色描写,表达出自然景象带给诗人的触动。从东林而出,心中涌起遗世独立的念头,表明自然之景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归隐山林的愿望。“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两句,提及堂弟。堂弟素来有高雅的情趣,常常谈论超脱尘世之事。诗人以此暗示堂弟也有与自己相似的心境,为后文劝诫堂弟一起归隐做铺垫。“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两句,既是对堂弟的劝诫,也是自我感慨。想要延缓携手归隐的日期,却无奈时光飞逝。“缓”字体现出因世俗羁绊无法即刻归隐的无奈,“流年一何驶”则表达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
4. 作品点评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该诗开篇采用开门见山手法直抒胸臆,通过一气呵成的叙事节奏将矛盾心理具象化呈现。诗中巧妙转折体现为从情感宣泄到自然观照的视角转换,借助心灵与自然对话的意象群落构建,使开阔的自然境界成为疏导苦闷的媒介,最终实现释放的情感升华。这种结构设计既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又暗合卒章显志的古典审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