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苦犹食":纵然翠柏味苦,
#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晨霞高可餐":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 高:一作“朝”。,晨:一作“明”。
"世人共卤莽":世人大多苟且偷生,
# 卤莽:(lǔ)通“鲁莽”,苟且偷安。
"吾道属艰难":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 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井晨冻":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
# 爨:(cuàn)烧火做饭。
"无衣床夜寒":夜来无衣难御寒。
"囊空恐羞涩":太贫穷了怕人笑话,
# 囊空:谓袋中无钱。
"留得一钱看":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 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仍未平息的景象,以及诗人的遭遇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
2. 写作手法
对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将世人的苟且偷安与自身坚守正道形成鲜明反差,有力凸显杜甫高洁不俗的形象。用典: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援引《列仙传》中“赤松子好食柏实”与司马相如《大人赋》里“呼吸沆瀣餐朝霞”的典故,既展现生活困境,又彰显自身超凡品格。反语: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运用了反语手法。诗人已然穷困到身无分文,却故作轻松地说为了不让行囊太过“羞涩”,特意留一钱在里面。实际上,这是极度贫困下的无奈之举,以看似调侃的反语,强烈地反衬出内心深处沉重的悲苦与窘迫,使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到诗人艰难的处境。细节描写: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不爨”点明没有生火做饭,原因是无米下锅,而“井晨冻”这一细节,既描绘出清晨井水结冰的寒冷环境,又从侧面暗示了因贫困无法生火取暖的困境。“无衣床夜寒”则细致刻画了夜晚因没有衣物御寒,在冰冷的床上忍受寒冷的情景,通过这些具体且生动的细节,将诗人一贫如洗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双关: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存在双关含义。从表面看,是在描述诗人因穷困潦倒,只能以翠柏、明霞这类难以饱腹的东西勉强充饥,这是其字面意思。而深层含义是,在古代文化语境中,翠柏、明霞皆为超凡脱俗之物,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借此双关,一方面诉说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即便身处乱世、饥寒交迫,依然坚守不同流俗、高尚的品节。
3. 分段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含而不露地道出两层意涵。其一是直言自身困窘,只能靠餐霞食柏勉强果腹,尽显生活艰难。其二,在古人眼中,明霞翠柏皆非凡物,此句典出《列仙传》里“赤松子好食柏实”以及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呼吸沆瀣餐朝霞”,借此表明杜甫即便身处乱世,饱受饥寒,仍坚守自我,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深刻揭示了囊中羞涩的根本缘由。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众人大多苟且偷安。战乱起后,杜甫弃家从鄜州奔赴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又因两次直言进谏而遭贬去职,可他始终秉持“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信念,即便贫寒至此,仍坚守正道。此处杜甫所言“吾道”,是不愿苟且求存的正直之道,更是忠勇报国的豁达之道。这两句通过对比,将杜甫高洁不凡的品格鲜明呈现。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一步细致描绘贫困之态。作者从“寒”字切入,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井晨冻”,实则是无米下锅。寒冬时节,清晨无米做饭,夜晚因无衣御冷,尽显一贫如洗之态。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巧妙点明“空囊”主题。此联以幽默诙谐之法着笔,诗人已身无分文、难以自救,却还执意留一钱于空囊,只为避免他人嘲笑,这般举动本身就违背常理。作者正是借这种看似轻松诙谐之语,烘托出内心深沉悲苦的情绪。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律在语言运用上质朴平实,庄重与诙谐两种风格交替出现。颔联以庄重之语彰显诗人高洁的操守,尾联则借诙谐之词抒发深沉感慨,二者相互映衬,配合得恰到好处。从韵律方面来看,此诗属于拗律。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前一句呈现孤平之态,后一句为单仄之形,全然不追求常规的和谐音韵。仔细品味,俯身拾取柏实,柏味苦涩,故而此句多运用仄声字来呼应;仰望明霞,意境高远,所以该句多采用平声字来契合,真正做到了声韵与情感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 “卤莽”二字,说尽世态,而“共”下更悲,乃知乱世情事,古今一律。……落句虽用成语,却有萧然自得之意,故不可及。
明王嗣奭《杜臆》
# 末作诙谐语以自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空囊》,布笔凡四层,写一“空”字,最为有法。凡看题无层次,便是思路不开。一、二不厌其空,三、四乃所以空,五、六是空后实境,七与八则拗结扛题法。“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写“空”字只用映衬,却又切挚。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拈结联为题,总皆自嘲自解之词。俗语嘲不食者为仙,起即此意。三、四原其故,却以庄语见清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写穷况妙在诙谐潇洒。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下一篇:唐·杜甫《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