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ōng
ná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uì
bǎi
yóu
shí
chén
xiá
gāo
cān
shì
rén
gòng
mǎng
dào
shǔ
jiān
nán
cuàn
jǐng
chén
dòng
chuáng
hán
náng
kōng
kǒng
xiū
liú
qián
kàn

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逐句剖析

"翠柏苦犹食":纵然翠柏味苦,

#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晨霞高可餐":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 高:一作“朝”。,晨:一作“明”。

"世人共卤莽":世人大多苟且偷生,

# 卤莽:(lǔ)通“鲁莽”,苟且偷安。

"吾道属艰难":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 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不爨井晨冻":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

# 爨:(cuàn)烧火做饭。

"无衣床夜寒":夜来无衣难御寒。

"囊空恐羞涩":太贫穷了怕人笑话,

# 囊空:谓袋中无钱。

"留得一钱看":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 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空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蕴含两层含义,一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另一层意思是表现诗人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诗人依然坚守自我,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颈联进而具体写贫状;尾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点明“空囊”题旨。整首诗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音律拗折,诗人以自身“空囊”这一细微切入点,却能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因战乱而动荡不安、尚未平息的混乱景象,揭示出诗人与底层民众在艰难时世中同样窘迫的生活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彼时杜甫决然辞去华州官职,前往秦州同谷(今甘肃成县),在此寄居。彼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仍未平息的景象,以及诗人的遭遇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

2. 写作手法

对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将世人的苟且偷安与自身坚守正道形成鲜明反差,有力凸显杜甫高洁不俗的形象。用典: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援引《列仙传》中“赤松子好食柏实”与司马相如《大人赋》里“呼吸沆瀣餐朝霞”的典故,既展现生活困境,又彰显自身超凡品格。反语: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运用了反语手法。诗人已然穷困到身无分文,却故作轻松地说为了不让行囊太过“羞涩”,特意留一钱在里面。实际上,这是极度贫困下的无奈之举,以看似调侃的反语,强烈地反衬出内心深处沉重的悲苦与窘迫,使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到诗人艰难的处境。细节描写: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不爨”点明没有生火做饭,原因是无米下锅,而“井晨冻”这一细节,既描绘出清晨井水结冰的寒冷环境,又从侧面暗示了因贫困无法生火取暖的困境。“无衣床夜寒”则细致刻画了夜晚因没有衣物御寒,在冰冷的床上忍受寒冷的情景,通过这些具体且生动的细节,将诗人一贫如洗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双关: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存在双关含义。从表面看,是在描述诗人因穷困潦倒,只能以翠柏、明霞这类难以饱腹的东西勉强充饥,这是其字面意思。而深层含义是,在古代文化语境中,翠柏、明霞皆为超凡脱俗之物,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借此双关,一方面诉说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即便身处乱世、饥寒交迫,依然坚守不同流俗、高尚的品节。

3. 分段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含而不露地道出两层意涵。其一是直言自身困窘,只能靠餐霞食柏勉强果腹,尽显生活艰难。其二,在古人眼中,明霞翠柏皆非凡物,此句典出《列仙传》里“赤松子好食柏实”以及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呼吸沆瀣餐朝霞”,借此表明杜甫即便身处乱世,饱受饥寒,仍坚守自我,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深刻揭示了囊中羞涩的根本缘由。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众人大多苟且偷安。战乱起后,杜甫弃家从鄜州奔赴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又因两次直言进谏而遭贬去职,可他始终秉持“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信念,即便贫寒至此,仍坚守正道。此处杜甫所言“吾道”,是不愿苟且求存的正直之道,更是忠勇报国的豁达之道。这两句通过对比,将杜甫高洁不凡的品格鲜明呈现。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一步细致描绘贫困之态。作者从“寒”字切入,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井晨冻”,实则是无米下锅。寒冬时节,清晨无米做饭,夜晚因无衣御冷,尽显一贫如洗之态。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巧妙点明“空囊”主题。此联以幽默诙谐之法着笔,诗人已身无分文、难以自救,却还执意留一钱于空囊,只为避免他人嘲笑,这般举动本身就违背常理。作者正是借这种看似轻松诙谐之语,烘托出内心深沉悲苦的情绪。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律在语言运用上质朴平实,庄重与诙谐两种风格交替出现。颔联以庄重之语彰显诗人高洁的操守,尾联则借诙谐之词抒发深沉感慨,二者相互映衬,配合得恰到好处。从韵律方面来看,此诗属于拗律。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前一句呈现孤平之态,后一句为单仄之形,全然不追求常规的和谐音韵。仔细品味,俯身拾取柏实,柏味苦涩,故而此句多运用仄声字来呼应;仰望明霞,意境高远,所以该句多采用平声字来契合,真正做到了声韵与情感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卤莽”二字,说尽世态,而“共”下更悲,乃知乱世情事,古今一律。……落句虽用成语,却有萧然自得之意,故不可及。

明王嗣奭《杜臆》

# 末作诙谐语以自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空囊》,布笔凡四层,写一“空”字,最为有法。凡看题无层次,便是思路不开。一、二不厌其空,三、四乃所以空,五、六是空后实境,七与八则拗结扛题法。“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写“空”字只用映衬,却又切挚。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拈结联为题,总皆自嘲自解之词。俗语嘲不食者为仙,起即此意。三、四原其故,却以庄语见清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写穷况妙在诙谐潇洒。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一作云安严明府)》

下一篇:唐·杜甫《对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