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ér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bái
ér
zuì
gāo
máo
xīn
chéng
xuě
zhòng
qín
xuān
níng
mián
qiān
qiān
cǎo
jiǔ
chán
chán
shí
qián
shān
zhèng
yún
fēi
yáo

译文

白鹭儿,品格最高尚。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逐句剖析

"白鹭儿":白鹭儿,

"最高格":品格最高尚。

#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新成雪不敌":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

# 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众禽喧呼独凝寂":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 凝寂:宁静不噪。,喧呼:喧嚣,吵嚷。

"孤眠芊芊草":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

# 芊芊:草茂盛貌。

"久立潺潺石":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 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前山正无云":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

"飞去入遥碧":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 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鹭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属于咏物诗的范畴。此诗赞美了小白鹭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并借此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品格的心声。诗中描绘了白鹭羽毛洁白胜雪,宁静自守而不张扬的形象,通过对比其他鸟类的喧闹,突显其独特的气质和高尚的情操。这首诗的语言清晰明快,流畅生动,其句法富于变化,显得不拘一格,避免了呆板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鹭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创作的一首诗。当时,刘禹锡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但这场运动很快失败,导致包括刘禹锡在内的“二王八司马”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刘禹锡本人被派往朗州(今湖南常德)。面对宦官和保守势力的打压,以及革新派成员的流放,他的心情异常沉重且充满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白鹭儿》描绘并赞美了白鹭的纯洁自守与高格调,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诗中不仅刻画了白鹭羽毛胜雪、宁静自守的形象,还通过其孤眠于绿草之间、久立于潺潺溪水之畔,象征着不随波逐流、独立不移的品格。最后,白鹭振翅高飞,直入碧霄,象征着革新志士的理想追求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通过对白鹭行为和习性的描写,赋予其人类的品质与情感。例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不仅描绘了白鹭的生活环境,还象征着它不随波逐流、独立不移的品格,将动物的行为与人的高尚情操相结合,使得白鹭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象征:白鹭儿的纯白羽毛象征着纯洁无瑕的高尚品格,而“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则象征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理想追求。这里的“云”不仅仅指自然界的云彩,更象征着阻碍革新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实现的美好愿望。对比:诗中通过白鹭与其他鸟类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独特之处。“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前者强调了白鹭羽毛的洁白胜雪,后者则突出了它在众多喧闹的鸟群中保持沉默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白鹭的高洁形象。托物言志:刘禹锡借白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政治抱负。白鹭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丽生灵,更是革新志士们高尚情操的象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使读者从这只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们的最高尚情操。

3. 分段赏析

《白鹭儿》开头两句“白鹭儿,最高格”,直接赋予了白鹭以人类的道德评价,将其提升至具有高尚情操的形象。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诗人不仅赞美了白鹭的纯洁自守和与众不同的高格调,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这里的“最高格”不仅是对白鹭外在美的赞美,更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肯定,预示着白鹭将作为象征性形象贯穿全诗。接下来的“毛衣新成雪不敌”,进一步强调了白鹭羽毛洁白胜雪的特点,并与其它鸟类形成对比。“众禽喧呼独凝寂”一句,通过对比突出白鹭宁静自守、修身养性的品格,不似其他鸟儿喜欢喧闹张扬,而是选择保持沉默和独立,这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追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描绘了白鹭的生活环境和姿态,它栖息于绿草丰美之处,伫立于流水潺潺之畔,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白鹭的姿态,也隐喻了其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的精神风貌。这两句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白鹭所代表的那种独立不移的精神。最后两句“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则是对白鹭未来命运的美好祝愿。这里,“云”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阻碍革新的力量。而“无云”的出现,则象征着理想的实现空间已经打开,白鹭振翅高飞,直入蓝天,象征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理想追求。这两句不仅为白鹭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远景,也表达了诗人自身虽身处逆境但仍怀揣远大理想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白鹭细致入微的描写,运用了拟人化、象征等多种写作手法,既赞美了白鹭的纯洁高尚,又借此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志向与情感,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效果。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4. 作品点评

《白鹭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细腻描绘白鹭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洁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刘禹锡个人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佳作。全诗以白鹭为载体,赋予其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使其成为象征高尚情操与独立精神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正义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禹锡这首《白鹭儿》在写法上,巧妙地运用动与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前半首写白鹭“独凝寂”,后半首写白鹭“入遥碧”,都给人以美的联想。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曹正文《米舒文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庭楸》

下一篇:唐·刘禹锡《终南秋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