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sòng
běi
yīn
píng
zhōu
xiōng
sh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uán
wàng
duàn
chǔ
shuǐ
shān
wàn
jīn
yīn
jūn
fǎng
访
xiōng
shù
xíng
xiāng
lèi
fēng
shū

译文

望眼欲穿地思念着故乡,却又能怎么样呢,这里的楚水吴山与家乡相隔万里之遥。今天因为您(北客)要去(徐州),我希望您能拜访我的兄弟,在写这一封家书的时候,我流下了几行思念家乡的泪水。

逐句剖析

"故园望断欲何如":望眼欲穿地思念着故乡,却又能怎么样呢,

# 望断:望尽,远望不见。,故园:家乡。这里指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一带。白居易之父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多年,家属寓居属县符离(治所在今安徽宿州符离镇)。

"楚水吴山万里余":这里的楚水吴山与家乡相隔万里之遥。

# 吴山:泛指江南。,楚水:这里特指徐州一带。

"今日因君访兄弟":今天因为您(北客)要去(徐州),我希望您能拜访我的兄弟,

# 访:探望。,因君:由您,托付您。

"数行乡泪一封书":在写这一封家书的时候,我流下了几行思念家乡的泪水。

# 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彼时因战乱,他四处辗转,与徐州的家人分离。诗中前两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通过“望断”“万里馀”描绘出与故乡、家人相隔甚远的空间距离,烘托出深深的思念。后两句“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借托北客带家书之事,以“乡泪”直抒对徐州兄弟的牵挂之情。整首诗作为白居易现存最早作品,虽无复杂技巧,却凭借纯真情感打动人心,生动展现少年白居易在战乱流离中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唐德宗贞元二年(786),15岁的白居易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至徐州符离,后又南下越中投奔在杭州做县尉的堂兄,彼时其漂泊于江南吴楚一带。而他的父亲白季庚任徐州别驾,哥哥白幼文,弟弟白行简、白幼美都在徐州。此时恰有熟人北上,白居易便借此机会托其捎带家书,以表达对徐州兄弟的思念,从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整首诗围绕着诗人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展开,抒发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故园望断欲何如”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极度渴望和望而不见的痛苦,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烘托:“楚水吴山万里余”通过描写自己与家乡之间的距离遥远,用楚水吴山的阻隔来烘托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深,以及回家的艰难,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细节描写:“数行乡泪一封书”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写信时流下思乡泪水的情景,将自己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具象化,使情感更加真挚、感人。

3. 分段赏析

一二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故园望断欲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望眼欲穿,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迷茫与痛苦。“楚水吴山万里余”进一步说明自己与家乡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楚水吴山的阻隔让回家变得更加艰难,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三四句“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写诗人遇到北客,希望通过他去拜访自己在徐州的兄弟,于是写了一封家书,在写信的过程中,思乡之情难以抑制,不禁流下了数行泪水。这两句诗将诗人对兄弟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 作品点评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在写作特色上,直抒胸臆、烘托、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语言简洁质朴,却能深刻地表达出思乡怀人的主题。从历史和文学地位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中唐时期文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体现了白居易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东楼竹》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