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pàn
xún
huā
jué
liù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4
huáng
niáng
jiā
huā
mǎn
qiān
duǒ
wàn
duǒ
zhī
liú
lián
dié
shí
shí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逐句剖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

# 蹊:小路。,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娇:可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黄四娘家繁花似锦的景象,展现出一幅独步寻花图。写作上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如对花朵繁茂、蝴蝶飞舞、娇莺啼鸣的刻画,使画面鲜活。前两句写花多,后两句写花引蝶、莺,层次清晰。作品表达了杜甫对花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美好事物长存的期盼,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是杜甫写景抒情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本诗为组诗中的第六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绘了黄四娘家小路上繁花似锦、彩蝶蹁跹、娇莺啼鸣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所感受到的由衷快乐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留连戏蝶时时舞”将蝴蝶拟人化,“留连”赋予蝴蝶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蝴蝶对花的喜爱,不舍离去;“自在娇莺恰恰啼”把黄莺人格化,“自在”展现出黄莺欢快、无拘无束的状态。夸张:“千朵万朵压枝低”运用夸张手法,“千朵万朵”突出花的数量极多,“压枝低”强调花朵繁盛沉重,把枝条都压弯了,形象地描绘出春花的烂漫。

3. 分段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以人名入诗,富有生活情趣,点明寻花地点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是对“满”字的具体化,“压”“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繁花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景象,展现出花的繁茂。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运用拟人手法,“留连”一词将彩蝶恋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也让漫步之人不禁为之“留连”,“时时”二字则渲染出春意盎然的情趣。末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既写出娇莺的姿态,也传达出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从语言上看,此诗善用叠字、双声词与象声词,如“千朵万朵”“留连”“自在”“时时”“恰恰”,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口语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句法上,将“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符合音韵需要,又强调了语意,新颖多变。全诗通过对黄四娘家周围繁花、蝶舞、莺啼等景象的细腻刻画,色彩秾丽,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4. 作品点评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是杜甫绝句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此诗写作特色鲜明,语言生动自然,善用拟人、夸张、叠词等手法,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将蝶和莺赋予人的情感与姿态,“千朵万朵压枝低”突出花的繁盛,使画面跃然纸上。诗中描绘的春花美景与诗人的喜悦之情相互交融,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虽有拗句但注重音律变化,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句法上敢于创新,后联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该诗以其明快的风格、细腻的刻画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描绘田园春光的名篇,深受后世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下一篇:唐·王勃《滕王阁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