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林暑气薄":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
# 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远林:即远郊的林子。
"公子过我游":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 过:拜访,探问。
"贫居类村坞":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
# 村坞: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
"僻近城南楼":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 僻近:靠近。
"旁舍颇淳朴":我的邻居十分淳朴,
"所愿亦易求":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 愿:一作“须”。
"隔屋唤西家":隔着墙壁呼唤西邻,
"借问有酒不":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 不:通“否”。
"墙头过浊醪":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
# 浊醪:浊酒。
"展席俯长流":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左右至":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
"客意已惊秋":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巢多众鸟斗":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
# 斗:一作“喧”。
"叶密鸣蝉稠":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 稠:众多。
"苦道此物聒":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
# 聒:吵闹。,此物:指蝉。,道:一作“遭”。
"孰谓吾庐幽":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 谓:一作“语”。
"水花晚色静":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
# 静:一作“净”。,水花:莲花。
"庶足充淹留":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 淹留:长期逗留。
"预恐尊中尽":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
# 尊:酒杯。
"更起为君谋":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白描:“远林暑气薄”“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水花晚色净”等诗句,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夏日景色、居所环境及周围声响等,使读者如临其境。细节描写:“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通过向邻家借酒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因贫居而尽力招待友人的情景,体现出诗人的热情与真诚。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点明时间为夏日,远林暑气渐消时友人来访,同时介绍自己居所简陋且偏僻,为后文招待友人的情节做铺垫,也暗示了诗人安贫乐道的心境。中间六句:“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着重描述招待友人的过程。因邻舍淳朴,借物方便,诗人隔墙借酒,与友人面对长流展开席子。这部分通过借酒等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朋友间不拘小节的深厚情谊。后六句:“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先写清风带来秋意,鸟喧蝉鸣虽聒噪但无损相聚氛围,傍晚水花洁净可供友人停留,又担心酒不够而起身谋划。这部分进一步渲染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贫居生活中这份友情的珍视。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将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展现出淳朴、豪爽的情致。从对贫居环境的熟悉,到邻里借物的生活琐事,再到与友人相聚的愉悦,无不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感悟。这种情致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杜甫生活中的温情与诗意,在他一贯沉郁的诗风之外,领略到别样的魅力。
# 杜诗有用一字凡数十处不易者,如“展席俯长流”、“杖藜俯沙渚”、“此邦俯要冲”,其余一字屡用若此类甚多,不能具述。
宋黄彻《巩溪诗话》
# 如见。
宋钟惺《唐诗归》
#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正存若反,肖是妙语。
明王嗣奭《杜臆》
# 气雄力厚,篇篇有之,正以此种风韵为美。
明邢昉《唐风定》
# 真朴语,人不能到。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
# 幽也。顶“远林”,以下六句从“远林长流”四字更转一层。自作客、主,极文之变。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申涵光曰:“隔屋唤西家”、“墙头过浊醪”,画出村家情事宛然,语不嫌质。“清风左右至”,方喜凉气披襟;忽而鸟斗、蝉鸣,又觉繁声聒耳;及看水花晚色,则喧不碍静,幽意仍存。即见前景物,写得曲折生动如斯,知善布置者,随处皆诗料也。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诗似拟陶,非杜老本色。当时此种,惟王右丞、储太祝辈擅长。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景真语旷,绝似渊明。“巢多”六句,总见所居幽静,却以一反一正出之,便作恒笔。村居真率,光景如画。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李商隐《即目》
下一篇:唐·来鹄《鄂渚除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