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wèi
wáng
xià
shuǐ
shēng
shǐ
使
jūn
tān
chóu
chàng
huí
tóu
tīng
chóu
chú
kàn
dàng
fēng
yǎn
fān
xuě
làng
xīn
hán
táng
shì
chóng
yín
xíng
nán

译文

魏王堤下的河水,水声像使君滩的激流。惆怅地回头倾听,犹豫地勒马驻足观望。风浪翻腾令人眼花,雪白的浪花使人心生寒意。想起瞿塘峡的往事,再次吟诵《行路难》的艰险。

逐句剖析

"魏王堤下水":魏王堤下的河水,

"声似使君滩":水声像使君滩的激流。

"惆怅回头听":惆怅地回头倾听,

"踌蹰立马看":犹豫地勒马驻足观望。

"荡风波眼急":风浪翻腾令人眼花,

"翻雪浪心寒":雪白的浪花使人心生寒意。

"忆得瞿唐事":想起瞿塘峡的往事,

"重吟行路难":再次吟诵《行路难》的艰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魏堤有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诗人途经魏王堤时,闻水声激荡而联想到险峻的“使君滩”,驻足聆听之际流露出惆怅踌躇之情;后四句以“风波”“雪浪”的惊心动魄之景,暗喻人生旅途的艰险,并借瞿塘峡的往事,深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全诗严格遵循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中间两联的对仗十分工整,诗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对普遍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魏王堤下水,声似使君滩”,这两句以听觉联想开篇,将眼前魏王堤下的水声与记忆中的使君滩(长江三峡一带险滩)声音相比拟。通过“声似”的虚实对照,既写出了诗人行踪的变化,又暗示诗人漂泊经历的沉淀。水声作为贯穿全诗的意象,为后续情感抒发埋下伏笔。“惆怅回头听,踌蹰立马看”,“惆怅”“踌蹰”两个叠韵词连用,强化诗人驻足凝望的复杂心绪。“回头听”与“立马看”形成动作对仗,展现诗人被水声触动后陷入回忆的瞬间动态。马背上的停顿姿态,暗示其仕途奔波与内心挣扎的关联性。“荡风波眼急,翻雪浪心寒”,前句以“风波”生动描绘出眼前波涛汹涌的震撼景象。“眼急”突出浪涛的迅疾;后句用“雪浪”描摹浪花形态,"心寒"一词用得巧妙,既描写了身体感受到的刺骨寒意,又透露出内心的惊惧不安。比喻与通感手法结合,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心理体验,折射诗人对宦海沉浮的敏锐感知。“忆得瞿唐事,重吟行路难”,末句由实转虚,“瞿唐事”特指长江瞿塘峡的险阻经历,亦暗喻人生艰险。“重吟”既呼应首联的听觉意象,又揭示《行路难》乐府旧题的精神传承——诗人借古调抒发对现实困境的共鸣,完成从个体体验到普世感慨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月英《叙怀》

下一篇: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