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shè
xiǎo
tíng
xián
w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fēng
zhú
sàn
qīng
yùn
yān
huái
níng
绿
姿
gāo
rén
xián
zuò
zài
máo
shí
shǔ
shū
fàn
liáo
zhāo
chí
liáo
xīn
shǎo
yíng
wéi
tíng
shàng
yín
yǎn
qián
shì
shí
shù
fēng
tài
bái
xuě
juàn
táo
qián
shī
rén
xīn
shì
shì
liáng
zài
huí
xiè
zhēng
míng
gān
cóng
jūn
suǒ
chī

译文

清风吹动着竹叶送来缕缕清幽的竹香,袅袅炊烟笼罩着槐树凝聚成翠绿的姿影。太阳升高了,闲人和官吏都离开了(官舍小亭),我悠闲地坐在茅草亭上(官舍小亭)。穿上葛衣来抵御酷暑热,用蔬食饭菜来填饱早晨饥饿的肚子。以此来满足自己,心力憔悴不想再去经营朝廷之中的事情了。我独自在亭中吟唱,眼前没有什么事情。远望太白山上覆盖着许多雪白的雪,手持一卷陶渊明的诗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我追求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的。谢绝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我甘心被他们嘲笑。

逐句剖析

"风竹散清韵":清风吹动着竹叶送来缕缕清幽的竹香,

"烟槐凝绿姿":袅袅炊烟笼罩着槐树凝聚成翠绿的姿影。

"日高人吏去":太阳升高了,闲人和官吏都离开了(官舍小亭),

# 吏:旧时泛指官吏。

"闲坐在茅茨":我悠闲地坐在茅草亭上(官舍小亭)。

# 茅茨:这里指用茅草盖的官舍小亭。

"葛衣御时暑":穿上葛衣来抵御酷暑热,

# 时暑:夏天的炎热。,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蔬饭疗朝饥":用蔬食饭菜来填饱早晨饥饿的肚子。

# 朝饥: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

"持此聊自足":以此来满足自己,

"心力少营为":心力憔悴不想再去经营朝廷之中的事情了。

"亭上独吟罢":我独自在亭中吟唱,

"眼前无事时":眼前没有什么事情。

"数峰太白雪":远望太白山上覆盖着许多雪白的雪,

"一卷陶潜诗":手持一卷陶渊明的诗集。

"人心各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我是良在兹":而我追求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的。

# 兹:此,这个。

"回谢争名客":谢绝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甘从君所嗤":我甘心被他们嘲笑。

# 嗤:嗤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官舍小亭闲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官舍小亭中闲坐望景时的心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简朴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诗中通过对风竹、烟槐、茅茨、葛衣、蔬饭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氛围。诗人手持诗书,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官舍小亭闲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对风竹、烟槐、茅茨、葛衣、蔬饭等田园元素的描写,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氛围。诗人手持诗书,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以及对世俗名利场的超然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诗人描绘了官舍小亭的日常景象。日上三竿,官吏们纷纷离去,诗人独自坐在茅草亭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闲适。“闲坐”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与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用典:“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诗中提到“陶潜诗”,暗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超脱世俗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第一联:“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诗人以“风竹”和“烟槐”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风吹竹动,竹叶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曲自然的乐章;而笼罩在薄雾中的槐树,绿意盎然,姿态优美。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二联:“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诗人描绘了官舍小亭的日常景象。日上三竿,官吏们纷纷离去,诗人独自坐在茅草亭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闲适。“闲坐”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与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第三联:“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诗人描写了自己简朴的生活状态。身着葛衣,抵御夏日的炎热;以简单的蔬菜和米饭充饥。“葛衣”和“蔬饭”象征着生活的简朴,而“禦时暑”“疗朝饥”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随遇而安。这两句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自足。第四联:“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满足于这种简朴的生活,内心宁静,无需过多操劳。这种“少营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第五联:“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亭上独自吟诗的情景。吟罢诗篇,眼前一片宁静,无事烦扰。这种宁静不仅来自外界的环境,更源于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通过“独吟”和“无事时”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第六联:“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读书生活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宁静的氛围。远处的太白山上,积雪皑皑,洁白如玉;手中的一卷陶渊明诗集,陪伴诗人度过悠闲的时光。“太白雪”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纯净,而“陶潜诗”则暗示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的敬仰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七联:“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而诗人自己则选择了这种宁静、简朴的生活。通过“各自是”和“良在兹”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尾联:“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诗人以“回谢”二字回应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表明自己甘愿被他们嘲笑,也不愿放弃这种宁静的生活。这种态度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超然与豁达,也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坚守与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杂曲歌辞·杨白花》

下一篇:唐·刘氏媛《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