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yīn
juàn
hò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hàn
lín
jiāng
zuǒ
yuán
wài
jiàn
nán
shí
gāo
guān
zhí
réng
féng
luàn
nián
hèn
shì
zhé
xiān
bēi
yín
yǒng
liú
qiān
shēng
míng
dòng
wén
chǎng
gòng
xiù
yuè
dài
xīn
tiān
jūn
huì
rén
jiān
yào
hǎo
shī

译文

李翰林晚年沦落江南,杜工部后期流寓蜀川。不仅没得到高官厚职,更遇上国家苦难离乱。暮年的杜甫常抱遗憾,失意的李白悲绪难遣。不朽的诗作流芳千年,声名震撼着四海人间。文坛上献出名章秀句,乐府里等待新作出现。上天意愿要好好领会,人世间需要优秀诗篇。

逐句剖析

"翰林江左日":李翰林晚年沦落江南,

# 江左日:指李白晚年流落在江苏金陵、安徽当涂时期。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南部今安徽、江苏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故称江东为江左。,翰林: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是文学侍从的官职。李白在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此代称李白。江左日:指李白晚年流落在江苏金陵、安徽当涂时期。

"员外剑南时":杜工部后期流寓蜀川。

# 剑南时:指杜甫在四川一带很不得志的时期。剑南,唐代道名,以在剑阁之南而得名,辖境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员外:杜甫晚年辗转入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此代称杜甫。

"不得高官职":不仅没得到高官厚职,

"仍逢苦乱离":更遇上国家苦难离乱。

# 苦乱离:李白在长江流域飘泊时,正逢安史之乱,又因入永王幕府而被治罪流放夜郎;杜甫流寓四川时,崔旰、韩澄内乱,西陲战火频仍,历尽流离之苦。,仍:更。

"暮年逋客恨":暮年的杜甫常抱遗憾,

# 逋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此指杜甫晚年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漂泊流离,不得效世。

"浮世谪仙悲":失意的李白悲绪难遣。

# 谪仙:谪降人世的神仙,后用以专指李白。作者自注:“贺监知章目李白为谪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浮世:古人认为世事漂浮无定,故称人世为“浮世”。

"吟咏留千古":不朽的诗作流芳千年,

# 吟咏:原指讽诵诗歌,此处作名词,指诗歌。

"声名动四夷":声名震撼着四海人间。

# 四夷:指唐王朝四周的各兄弟民族所居地区。此指四海、天下。夷,古代统治者对异族邻国的蔑称。

"文场供秀句":文坛上献出名章秀句,

# 秀句:漂亮的诗句,即好诗。,供:供奉,即传诵之意。,文场:犹今言“文坛”。

"乐府待新词":乐府里等待新作出现。

# 乐府待新词: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畔看牡丹,命梨园弟子作乐章,苦无歌辞,召李白为之。李白援笔立成,即今传世的《清平调》三章。唐之梨园,相当于汉之乐府,都是主管音乐的官署。新词,一作“新辞”,新作品,新诗。

"天意君须会":上天意愿要好好领会,

# 会:领会,理解。,天意:上天的意愿。李白和杜甫虽然一生不得志,但是乱离的时代、艰难的世事使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篇,“天意”即指此。

"人间要好诗":人世间需要优秀诗篇。

# 好诗:贺监知章目李白为谪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以李白、杜甫的坎坷生平为线索,前八句回顾二人流落江南、蜀中的漂泊经历,感叹其“不得高官职”的仕途失意;后四句赞颂其诗歌“声名动四夷”的文学地位,并以“天意君须会”点明李杜成就与时代需求的内在关联。诗中既有对李杜悲剧的深切同情,亦蕴含对文学价值的理性思考,语言凝练深沉,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历史洞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白氏长庆集》里,《清夜琴兴》被收录于江州诗中,王汝弼选注的《白居易选集》也沿用了这一编排。严杰编选的《白居易集》则提出,该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正从长安前往江州的途中。此外,谢思炜在《李杜优劣论争的背后》里指出,此诗创作于《与元九书》之后。据题意,白居易在阅读李白、杜甫的诗集后有感而发,从而在诗集后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以李白、杜甫的生平际遇为切入点,前四句回顾李杜流落江南、蜀中的坎坷经历,中四句哀叹其暮年漂泊与浮世悲情,后四句赞颂其诗歌成就与历史地位,最终以“人间要好诗”点明主旨,既是对李杜的礼赞,也暗含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现了白居易对李杜的深切共情与理性评价。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分别以李白曾任翰林学士、杜甫任剑南节度使幕僚的官职代指二人晚年漂泊境遇,暗含对李杜仕途失意的同情。末句“天意君须会”化用《庄子》“天意不可违”的哲学思辨,将李杜的文学成就与时代命运关联,深化主题的厚重感。议论:“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上天让李杜留下好诗,是为了给人间增添光彩,体现了诗人对好诗价值的深刻认识。

3. 分段赏析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第一联“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记述李白和杜甫晚年流落异乡的悲惨状况。。首先点明李白曾为翰林待诏,后流落到江左;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漂泊于剑南。简单两句,勾勒出李杜二人的人生轨迹。作者表面写李杜,实际也是写自己被贬一事。第二联“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进一步说明他们仕途不顺,又遭遇乱世离苦,体现出二人命运的坎坷。第三联“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逋客”写杜甫暮年漂泊的遗憾,“谪仙”突出李白超脱尘世却也有人生之悲,强化了他们的悲剧色彩。一个“恨”,一个“悲”,生动表现了李杜悲惨的遭际和痛苦的心情。第四联“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从另一方面阐明,二者生活虽然悲惨,命运不幸,但李杜二人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吟咏”指二人的诗作可传至千秋万代,“声名”说二人的诗名传布天下四方。第五联“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在肯定李杜二人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地位之后,进一步说明社会对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期望。末联“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指出因为他们二人这样的不幸遭遇,才使他们创作出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忠实地表现广大人民愿望的“好诗”来,这正是广大人民热爱这两位诗人、喜爱他们的“好诗”的缘故。“天意君须会”将李杜的成就归因于时代需求,暗含“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观,既是对李杜的总结性评价,亦寄托了白居易自身的文学理想。

4. 作品点评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以凝练的笔法融历史叙事与文学评论于一体,既是对李杜生平的诗意总结,也是中唐文人反思文学价值的典范之作。诗中“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以精炼对仗概括李杜悲剧,而“天意君须会”则以哲思升华主题,揭示诗人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深刻洞察。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关注,亦为后世评价李杜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借题发挥,以评李白、杜甫,寄己贬谪沦落之慨,且以致力诗歌创作自勉。

近代古典文学家王汝弼《白居易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载《别妻王韫秀》

下一篇:唐·陆敬《游隋故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