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ǒu
·
·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zhī
dōng
běi
fēng
chén
piāo
西
nán
tiān
jiān
sān
xiá
lóu
tái
yān
yuè
gòng
yún
shān
jié
shì
zhǔ
zhōng
lài
āi
shí
qiě
wèi
huái
xìn
píng
shēng
zuì
xiāo
nián
shī
dòng
jiāng
guān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逐句剖析

"支离东北风尘际":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

#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东北:安禄山在大唐东北方向发动叛乱。《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支离:流离。

"漂泊西南天地间":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三峡楼台淹日月":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

# 日月:岁月,时光。,淹:滞留。,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五溪衣服共云山":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 共云山:共居处。,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羯胡事主终无赖":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

# 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哀时且未还":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词客:诗人自谓。

"庾信平生最萧瑟":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

# 庾信:南北朝诗人。

"暮年诗赋动江关":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江陵,在侯景之乱时,庾信曾逃往江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它收录于《唐诗三百首》,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组诗中的第一首。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这首诗的主题丰富且深沉,既包含了诗人自身漂泊流离的痛苦,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既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又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对三峡、五溪等地自然景象的描写,如“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融合,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是杜甫所写。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755-763)摧毁盛唐,杜甫亲身经历长安沦陷、被俘逃亡、妻儿饿死等苦难,他在漂泊西南的时期,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在游历古迹的过程中,他触景生情,借古抒怀,通过对古代才士、国色、英雄、名相的缅怀和歌颂,来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对历史的思索紧密结合,于是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以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的七言律诗。此诗借庾信的身世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古抒怀:借庾信经历抒个人漂泊之苦。诗人杜甫借庾信漂泊北方、不得归乡的经历,来抒发自己因安史之乱而流落西南的漂泊之苦。庾信在梁亡后被迫羁留北朝,杜甫则在战乱中远离家乡,四处漂泊。诗中“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表面是写自己的漂泊,而联系庾信的生平,实则是以庾信自比,借庾信的遭遇来强化自己内心的漂泊无依之感,将自己的身世之悲融入对庾信的咏怀之中。双关:支离东北风尘际”中的“风尘”。表层含义:从字面意思看,“风尘”指的是在东北战乱地区飞扬的尘土,描绘了当时战乱现场尘土飞扬、一片混乱的景象,直观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不安。深层含义:“风尘”在这里还暗指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乱局面,象征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如同风尘般混乱不堪。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这样的乱世中四处漂泊,历经磨难,“风尘”一词将社会环境的恶劣与诗人个人的漂泊遭遇紧密结合,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客观的社会现实,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首联诗人自叙在安史之乱时被迫离开家乡东北,在西南地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支离”“漂泊”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流离之苦,“天地间”则强化了这种漂泊的孤独与渺小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颔联具体描写了诗人在西南的生活环境,他滞留在三峡的楼台之间,时光流逝,与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一片云山之中,“淹日月”写出了诗人滞留时间之久,也暗示了其内心的苦闷。颈联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中那些反复无常的叛将,他们如同历史上的羯胡一样,对君主不忠,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像自己这样的词客,心怀忧国忧民之情,却因战乱无法回到故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尾联诗人以庾信自比,庾信曾因梁亡而流落北方,长期不得归乡,其暮年所作的诗赋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世的感慨,在江关一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杜甫觉得自己与庾信的遭遇相似,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都在漂泊中度过了大半生,以此收束全诗,将自己的命运与庾信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题。

4. 作品点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经典怀古诗,杜甫以庾信自喻,并非简单的身世类比。庾信作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历经梁、西魏、北周政权更迭,其作品充满“乡关之思”与“身世之悲”。杜甫借庾信的“萧瑟”暮年,暗喻自己在安史之乱后的漂泊命运,将个人遭遇与时代动荡相联结,使诗歌超越了个体抒情,升华为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麓堂诗话》: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杜子美《秋兴》《渚将》终日诵之不厌也。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杜诗详注》: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蒂。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虽不及《秋兴》备诸妙,而淋漓顿挫,音响绝凄惋。

清方东树《昭味詹言》

# 五首各一古……借古迹以咏怀,非咏古迹也。…于此自称“词客”,盖将自比庾信,先用引起下句;而以已之哀时,比信之哀江南也。荆州有庾信宅,“江关”正指其地。公自萧瑟,借诗以陶冶性灵,而借信以自咏已怀也。

明王嗣奭《杜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白石滩》

下一篇: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