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ó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shēn
lín
wǎn
kāi
zūn
zhuó
chí
yǎng
fēng
nián
luò
háng
shàng
liè
cán
zhēn
yǐn
yōu
piān
běn
xuān
miǎn
shì
ào
dāng
shí

译文

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独自饮酒的时辰也比往日要迟一些。抬头看见仰飞的蜜蜂粘上了飘落的柳絮,一行行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因才能浅薄低劣而被弃乡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但居于幽静偏僻之处,也能怡然自得。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意愿,自己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幽居的普通生活。

逐句剖析

"步屦深林晚":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 步屦:行走。一作“履”,一作“倚杖”。

"开樽独酌迟":打开酒樽独自饮酒的时辰也比往日要迟一些。

#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仰蜂黏落絮":抬头看见仰飞的蜜蜂粘上了飘落的柳絮,

# 絮:一作“蕊”。,黏:一作“粘”。,仰蜂:翻仰着身子的蜜蜂。

"行蚁上枯梨":一行行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

# 枯梨:枯老的梨树。,行:行列。户郎切,一作“倒”。

"薄劣惭真隐":因才能浅薄低劣而被弃乡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

# 薄劣:低劣;拙劣;才学浅薄拙劣。有时用为谦辞。

"幽偏得自怡":但居于幽静偏僻之处,也能怡然自得。

# 自怡:自娱。,幽偏:幽静偏僻之处。

"本无轩冕意":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意愿,

# 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爵禄,泛指为官。

"不是傲当时":自己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幽居的普通生活。

# 傲当时:居傲当时,谓自己隐居草野不是傲视权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开篇描绘诗人在傍晚时分,缓缓走进深林,迟迟才打开酒樽独自饮酒。颔联细致刻画眼前之景,仰头看到蜜蜂粘在飘落的柳絮上,行走时瞧见蚂蚁爬上枯梨,尽显自然之态。颈联诗人自我感慨,因自己才能微薄、品行欠佳,自觉有愧于真正的隐士,却在这幽僻之地能自得其乐。尾联表明自己本就没有追求高官厚禄的心意,并非是故意轻视当世之人。整首诗借独酌之事,抒发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独酌》创作于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彼时杜甫正寓居在成都草堂。这一时期,杜甫经历了诸多生活的磨难与仕途的坎坷,暂居草堂的生活相对安稳,为他提供了细致观察自然与深入思考人生的契机。在暮春时节,万物呈现出独特的景象,杜甫于此时独自饮酒,将眼前之景与内心思绪相结合,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诗。全诗借独酌时的所见所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自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身处世态度的坚定,反映出诗人在平淡生活中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2. 分段赏析

首联:“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点明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漫步进入深林,而后才迟缓地打开酒樽独酌,营造出一种悠然且略带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诗人将目光聚焦于身边细微之处,通过对“仰蜂”“行蚁”等细节的刻画,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以自然之景衬托诗人独酌时的悠然心境。颈联:“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由景及情,诗人开始反思自身,觉得自己才能、品行不足,比不上真正的隐士,内心有愧,但又在这幽静偏僻之地找到了自我愉悦的方式,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和解。尾联:“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诗人进一步表明心迹,强调自己本来就没有追求荣华富贵的想法,并非是要故意傲视当世之人,使诗歌的主题得到深化,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却在独酌的场景描绘与情感抒发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氛围。它并非单纯书写闲情逸致,更蕴含着诗人对自我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于质朴中见真章,展现出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人吟诗,绝不草草,至于命题,各有深意。老杜《独酌》诗云:“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且独酌则无献酬也,徐步则非奔走也,以故蜂、蚁之类,细微之物,皆得见之。……舅氏曰:《东山》之诗,盖尝言之:“伊威在室,蟰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此物寻常亦有之。但人独居闲时,乃见之耳。杜诗之原出于此。

宋马永卿《嬾真子》

# 老杜写物之工,皆出于目见。如“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芹泥随燕嘴,花粉上蜂须”,“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非目见安能造此等语?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此以《独酌》为题,其实皆幽栖自怡之事。“仰蜂”、“行蚁”,盖独酌时所见如此。凡为诗,只二句模景精工,为一篇之眼,馀放淡静净为佳。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

# 子美诗:“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诸联绮丽,颇宗陈隋;然句工气浑,不失为大家。

明谢榛《四溟诗话》

# 首二句见幽闲自适之趣。三、四,根“步履”句来,纪深林所见,此物之适也,五、六,根“开樽”句来,独酌而自怡,此闲居之适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纪昀:此说有见。纪昀:三、四小巧似姚武功,不为杜之佳处。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贾(岛)五言律亦出自于杜,……至如“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形容尤入僻细。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不用怒张,风骨自劲,力大笔圆,故尔尔。学者师之。三四俱从无事人眼中看出。

清张谦宜《絸斋诗谈》

# 一种幽微之景,悉领之于恬退之情,律体正宗。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大手笔人偏善状此幽微之景(“仰蜂”二句下)。语极委婉,愈见身分(“本无”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五律终当以杜为宗,大则“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小则“行蚁上枯梨”、“细麦落轻花”之类,无所不有也。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下一篇:唐·杜甫《放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