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苍溪县":我在苍溪县送别友人,
# 苍溪县:地名,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山明水秀,名胜星列。有誉为“嘉陵第一楼”的临江古寺,诗圣杜甫到此游览,作《放船》诗,“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隐兴游哉!
"山寒雨不开":山间寒冷,雨下个不停,天空阴沉沉的。
"直愁骑马滑":我实在担心骑马在这湿滑的山路上行走会很危险,
"故作泛舟回":所以无奈之下选择乘船返回。
"青惜峰峦过":乘船时,我满心珍惜那连绵不断从身边掠过的青葱峰峦,
"黄知橘柚来":看到金黄的色泽,便知道是成熟的橘柚映入眼帘。
"江流大自在":江水自由自在地奔腾流淌,
# 大:一作天。
"坐稳兴悠哉":我稳稳地坐在船上,心情悠然自得,兴致高涨。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杜甫点明了写作背景。他在苍溪县送别友人后,本应踏上归途,然而此时山间的环境却极为恶劣。“山寒”二字,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而“雨不开”则形象地描绘出雨下个不停,天空阴沉沉的景象,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这种恶劣的天气,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压抑、无奈的情感基调。诗人被困于这样的环境中,归程变得艰难起来。颔联“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面对湿滑的山路,骑马显然充满危险,诗人直言自己“直愁骑马滑”,这种对危险的担忧是人之常情。于是,诗人无奈之下选择乘船返回。“故作”二字,透露出诗人的些许无奈,原本可能计划骑马而归,却因天气原因不得不改变行程,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妥协与应对。颈联“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当诗人乘船顺流而下时,眼前的景色发生了变化。青山连绵不断地从身边掠过,诗人用一个“惜”字,表达出对这美丽峰峦的不舍与喜爱之情。他珍惜在舟行过程中欣赏到的每一处美景,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而“黄知橘柚来”,则描绘出成熟的橘柚在枝头闪烁着金黄的光芒,随着船的前行,不断映入诗人眼帘。这一“青”一“黄”,色彩鲜明,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色彩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在旅途中发现美的喜悦。尾联“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诗人将目光转向滔滔江水。江水自由自在地流淌,不受任何拘束,与诗人此前因天气而产生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坐在平稳的船上,看着江水奔腾,心中的压抑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兴悠哉”三个字,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此时的愉悦心情,他沉浸在这江行的乐趣中,忘却了之前的烦恼与疲惫。
上一篇:唐·杜甫《独酌》
下一篇:唐·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