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shěng
shì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西
chóng
yún
kāi
shǔ
huī
běi
shān
shū
diǎn
cháo
qiān
mén
liǔ
lián
qīng
suǒ
sān
diàn
殿
huā
xiāng
wēi
píng
míng
duān
péi
yuān
liè
chuí
biān
xìn
guī
guān
zhuō
bēi
tóu
bái
jìn
yán
xià
yǎn
jīng
fēi

译文

西掖官署上空重重云朵散开,露出清晨的光辉,北山稀疏的雨点洒落在朝服上。皇宫众多宫门前的柳色连接着宫中的青琐,三殿的花香飘进皇宫的紫微宫。清晨手持笏板陪伴在朝官的行列中,傍晚垂着马鞭任由马匹随意归来。感叹自己为官笨拙,不知不觉头发已白尽,还不如在山岩下关闭荆条编成的门扉隐居。

逐句剖析

"西掖重云开曙晖":西掖官署上空重重云朵散开,露出清晨的光辉,

"北山疏雨点朝衣":北山稀疏的雨点洒落在朝服上。

"千门柳色连青琐":皇宫众多宫门前的柳色连接着宫中的青琐,

"三殿花香入紫微":三殿的花香飘进皇宫的紫微宫。

"平明端笏陪鹓列":清晨手持笏板陪伴在朝官的行列中,

"薄暮垂鞭信马归":傍晚垂着马鞭任由马匹随意归来。

"官拙自悲头白尽":感叹自己为官笨拙,不知不觉头发已白尽,

"不如岩下偃荆扉":还不如在山岩下关闭荆条编成的门扉隐居。

# 偃:一作掩。,下:一作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掖省即事》是唐代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唐代中书省(又称西掖)为背景,刻画了岑参在中书省任职时的种种场景。诗中借“西掖”这一意象,既展现出唐代中枢机构的运作常态,也流露了文人的政治理想,折射出当时士大夫以任职中书省为荣的社会风尚。此作对于研究唐代官制及文人的政治心态,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中书省地处大明宫西侧,故又称“西掖”,其具体所指为中书舍人院,主要负责诏敕的起草工作,是当时重要的中枢机构。岑参曾在中书省任职,这首诗便创作于他担任该职期间,记录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场景与文人在此任职时的心境。诗中的“西掖”,即指中书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题材的诗。描绘了西掖省清晨云开见晖、北山疏雨洒朝衣,千门柳色、三殿花香的宫廷景色,以及诗人从早到晚的活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无奈伤感之情,体现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首联“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描绘清晨西掖省的景象。“西掖重云开曙晖”,写西掖省厚重的云层散开,露出曙光,展现出清晨的明亮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一天工作的开始。“北山疏雨点朝衣”,北山稀疏的雨点落在朝衣上,给画面增添了一份清新与宁静,也从侧面体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颔联“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继续描绘宫廷景色。“千门柳色连青琐”,众多宫门处柳色相连,与青琐相接,柳色的清新与宫廷建筑的庄重相互映衬,展现出宫廷的庄严与优美。“三殿花香入紫微”,三殿的花香飘入紫微宫,使整个画面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增添了嗅觉上的享受,进一步渲染出宫廷的华丽氛围。颈联“平明端笏陪鹓列,薄暮垂鞭信马归”:叙述自己一天的工作。“平明端笏陪鹓列”,清晨手持笏板,与朝臣们一起上朝,“鹓列”形象地描绘出朝臣们排列整齐的样子,体现出上朝时的庄重严肃。“薄暮垂鞭信马归”,傍晚时分,诗人垂着马鞭,任由马匹自行归去,与清晨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傍晚的悠闲,同时也暗示了一天工作的结束以及诗人的疲惫。尾联“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抒发感慨。“官拙自悲头白尽”,诗人感叹自己为官笨拙,如今头发已白,却没有什么成就,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不满与悲伤。“不如岩下偃荆扉”,认为不如到岩下归隐,过着关闭柴门的自在生活,直接表达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句略不用意作对(“薄暮垂鞭”句下)。

明周珽《唐诗广选》

# 艳语不落尖巧(“千门柳色”一联下)。

清叶羲昂《唐诗直解》

# 一写假寐待旦,如画也。三、四写鞠躬入摄齐升殿,如画也。却不谓后解忽然作如彼出落。看他转笔斗写“平明”二字,夫早朝至于平明,若有所敷陈,则已跪而敷陈矣;有所咨访,则已顾而咨访矣。今皆无有也。森森然序立班末,无非奉陪焉耳。奉陪既久,日已薄暮,无非归寓焉耳。加“端笏”字,写尽“陪”字之寸长莫展。加“垂鞭”字,写尽“归”字之满面惭惶。结云:自悲头白尽”,情知只在平明端笏、薄暮垂鞭中间白尽也。哀哉先生,一至是与!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一是初起,二是中途,三是已到,四是候朝,五是朝见,六是回寓,七是自叹,八是思归。人知其伤心处,全在“官拙自悲头白尽”之七字,而不知其所以白头之故,却在平明端笏。薄幕垂鞭,陪鹓而列而已矣,信马归而已矣。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一味素餐,毫无补报,曰“官拙”,抑岂真官拙之谓乎?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嘲鼾睡》

下一篇:唐·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