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liǔ
zhī
jiǔ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sài
běi
méi
huā
qiāng
chuī
huái
nán
guì
shù
xiǎo
shān
qǐng
jūn
zòu
qián
cháo
tīng
chàng
xīn
fān
yáng
liǔ
zhī
nán
dōng
chéng
chūn
zǎo
shí
xiāng
féng
chù
táo
hóng
bái
jiē
kuā
hǎo
chuí
yáng
xiāng
huī
fèng
què
qīng
zhē
fěi
cuì
wéi
lóng
chí
yáo
wàng
chén
gōu
chūn
shuǐ
xiāng
huī
yìng
kuáng
shā
cháng
ān
nián
shào
ér
jīn
yuán
zhōng
yīng
luàn
fēi
tóng
tuó
shàng
hǎo
fēng
chuī
chéng
dōng
táo
jìn
zhēng
chuí
yáng
xiàn
shí
huā
è
lóu
qián
chū
zhòng​​
shí
měi
rén
lóu
shàng
dòu
yāo
zhī
jīn
pāo
zhì
cháng
jiē
xiàng
shuí
yáng
xíng
gōng
biàn
shuǐ
bīn
shù
zhī
yáng
liǔ
shèng
chūn
wǎn
lái
fēng
huā
xuě
fēi
gōng
qiáng
jiàn
rén
qīng
mén
chuí
qiān
tiáo
jīn
wàn
tiáo
jīn
wǎn
zuò
tóng
xīn
jié
jiāng
zèng
xíng
rén
zhī
zhī
chéng
wài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íng
rén
huī
mèi
西
shí
cháng
ān
shàng
qióng
shù
wéi
yǒu
chuí
yáng
guǎn
bié
qīng
yíng
niǎo
nuó
zhàn
nián
huá
xiè
zhuāng
lóu
chù
chù
zhē
chūn
jìn
huā
liú
suí
fēng
hǎo
luò
shuí
jiā

译文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逐句剖析

"塞北梅花羌笛吹":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

# 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

"淮南桂树小山词":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 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

# 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东城春早时":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

# 春早时:早春时期。,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

"相逢何处不依依":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

# 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须得垂杨相发挥":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凤阙轻遮翡翠帏":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

# 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

"龙池遥望麹尘丝":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 麹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龙池: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墀”。

"御沟春水柳晖映":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

# 柳:集作相。,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狂杀长安年少儿":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金谷园中莺乱飞":金谷园中群莺乱飞,

#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

"铜驼陌上好风吹":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 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尽":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

# 东:集作中。

"争似垂杨无限时":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花萼楼前初种时":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

# 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

"美人楼上斗腰肢":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 腰肢: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如今抛掷长街里":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

# 长:一作上。

"露叶如啼欲向谁":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 向:一作恨。

"炀帝行宫汴水滨":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

# 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

"数枝杨柳不胜春":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 杨:一作残。,枝:一作株。

"晚来风起花如雪":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

# 晚:一作昨。

"飞入宫墙不见人":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

# 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御陌:都城的街道。

"千条金缕万条丝":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如今绾作同心结":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

# 绾:旋绕打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城外春风吹酒旗":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

# 吹:一作满。

"行人挥袂日西时":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 日西时:黄昏。,挥袂:挥手告别。

"长安陌上无穷树":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

"唯有垂杨管别离":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 管:系念,挂念。一作“绾”。,唯有:只有。

"轻盈袅娜占年华":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

# 袅娜:柔软细长貌。

"舞榭妆楼处处遮":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尽絮花留不得":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

# 絮花:一作“絮飞”。

"随风好去落谁家":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柳枝词九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开篇点题,以劝诫语气邀请人们聆听新编的曲调;第二首从自然哲思切入,讲述世间万物各有其规律又彼此关联;第三首描绘长安少年踏春游赏,杨柳为春光增添意趣;第四首转向洛阳文人雅聚,垂柳映衬着风雅情致;第五首借杨柳柔韧易衰的特性,暗喻依附权贵者难守自立之本;第六首以隋堤柳树为见证,感慨王朝兴衰如草木荣枯;第七首托杨柳寄寓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第八首直言杨柳最懂人间聚散离合的愁绪;末篇借漫天飞舞的柳絮杨花,隐喻漂泊无定的人生际遇。整组诗以柳为媒,贯穿自然、世事、人情三重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杨柳枝词九首》是刘禹锡晚年所作。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早年积极参与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辗转多地。晚年他回到东西二京,此时与白居易唱和酬答频繁。白居易先作《杨柳枝词八首》,倡导创作新曲,刘禹锡受此启发,以九首组诗相和。从诗中对长安、洛阳等地风物的描写,如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北方景致来看,可推测这组诗创作于其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相比他早年在湘沅、巴渝所作的《踏歌词》《竹枝词》,这组诗民歌风味减弱,融入更多文人诗特质,体现了民歌经文人创作后逐渐“雅化”的规律,且每首皆以杨柳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物题材诗。第一首作为序曲,劝人聆听改编后的新曲,展现出对创新的倡导;第二首描绘大千世界的复杂多样,体现出事物间相互依存又各具其理的哲学思考;第三、四首分别刻画长安少年春游、洛阳名士雅集的场景,杨柳在其中为热闹欢快的氛围增色助兴;第五首以杨柳依傍外物易衰,喻指人若依附富贵而不自立难以长久,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第六首借杨柳见证隋朝兴亡,营造出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的历史沧桑感;第七、八首围绕杨柳寄托怀人相思、别离之情,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第九首借杨花柳絮漂泊不定,抒发人生如浮萍的漂泊之感。这九首诗直接采用民歌曲调创作,既保留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朗朗上口便于传唱,又融入丰富的思想内涵。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塞北梅花”“淮南桂树”的传统意象起兴,用羌笛与小山词的典故形成对照,继而以“莫奏前朝曲”的直白呼吁,倡导诗歌创作的革新,借“新翻杨柳枝”表达对艺术创新的追求,体现出刘禹锡对传统与革新关系的思考。第二首描绘早春时节南陌东城的景象,以桃李的艳丽反衬杨柳的依依柔情,用“何处不依依”的反问强化杨柳在春光中的独特地位,暗含“万紫千红需绿衬”的哲理,语言明快而富有生活气息。第三首描绘了宫廷场景,“凤阙”“龙池”点明皇家气象,“麴尘丝”以色彩比喻柳枝,与御沟春水相映成趣,末句“狂杀长安少年儿”以少年的狂欢侧面烘托杨柳引发的春情,将宫廷风物与民间活力结合,画面鲜活而富有动感。第四首借金谷园、铜驼陌的历史遗迹,以“莺乱飞”“好风吹”勾勒昔盛今衰的背景,用“桃李须臾尽“与“垂杨无限时”的对比,暗喻荣华易逝、质朴长存的人生哲理,典故的运用使诗意更显厚重。第五首以花萼楼前杨柳的今昔遭遇为线索,“初种时”美人斗腰的盛景与“抛掷长街”的凋零形成强烈反差,“露叶如啼”的拟人描写,将杨柳的衰颓赋予人的悲戚,实则借物喻人,感慨世事变迁中美好事物的零落,情感细腻而含蓄。第六首直书炀帝行宫的残柳,“数株残柳不胜春”的萧瑟与“风起花如雪”的描写形成对立,飞絮入宫却“不见人”的空寂,以隋炀帝的历史悲剧为背景,借杨柳的残存见证王朝兴衰,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沧桑融合,意境苍凉而发人深省。第七首以“御陌青门”的垂柳起笔,“千条金缕”的繁茂与“绾作同心结”的柔情相映,将杨柳枝条比作离别的信物,“将赠行人知不知”的设问,以口语化的表达传递相思与不舍,使离别之情通过具象的杨柳得以升华,充满民歌的温婉韵味。第八首以城外春风、酒旗、行人挥袂的场景开篇,用“无穷树”与“唯有垂杨”的对比,强调杨柳作为离别象征的独特性,“绾别离”的直白表述,将传统意象与现实场景结合,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慨,贴近生活而耐人寻味。第九首以“轻盈袅娜”状写杨柳的青春姿态,“舞榭妆楼处处遮”极言其繁盛,转笔以“春尽絮飞”的凋零收束,“留不得”的无奈与“落谁家”的追问,将杨柳的生命周期与人生漂泊相勾连,以自然景物的荣枯喻指人生的聚散无常,意境凄美而富有哲思。

3. 作品点评

这九首民歌体诗作直接采用民间歌谣的曲调创作,既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韵味,又通过语言提炼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力。作品在俚俗与文雅之间找到平衡点——既有“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鲜活气息,又蕴含着“欲穷千里目”的思想深度,句式长短错落间暗合声韵节律,真正实现“老妪能解”与“文人雅赏”的双重价值。这种创作实践完美呼应了刘禹锡“师法屈原”的艺术追求:既保持《九歌》那种“入耳牵心”的民间歌唱性,又注入士大夫的哲思品格,在市井烟火与庙堂雅韵的碰撞中,创造出雅俗共生的诗意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宾客《柳枝网》,虽乏曹、刘、陆机、左思之豪壮,自为齐梁乐府之将帅也。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 扯响杨亦不胜攀折,正见苦无替代耳。

清黄周星《唐诗快》

# 管”字下得妙,视前首“见”字用意更胜。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说得如此有情,真含无限悲苦。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杨柳枝词》盖即古《横吹曲》之《折杨柳》。其词托意杨柳以写离情,或感叹盛衰。今录禹锡两首,前者(按指“花萼楼前初种时”)以柳比人,后者(按指“城外东风吹酒旗”)即写离别,不可何作单纯咏物诗看。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宋王灼《碧鸡漫志》

# 白乐天《杨柳枝》云:“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刘禹锡云:“金谷园中莺乱啼,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禹锡及张祜)诗皆仿白,独薛能一首变为凄楚耳。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此首意谓人不能特立,随时趋势,以求富贵者,与花萼楼前扬柳何异?……宫人歌舞楼上者,观杨柳之轻盈袅娜,自恨腰肢之不如,欲与杨柳斗此娇媚之态,犹人之逢时遇主,大蒙宠幸也……犹人之忤时失势,摈弃寂寞也。……犹小人失势,不责己而怨人,虽泣血涟如,亦无益也。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陆时雍曰:自怨语,正是尤人无限。胡次焱曰:此乃梦得自道也:其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此“花萼楼前初种时”也;降武元衡,罢窦群,斥韩皋,此“美人楼上斗腰肢”也;贬连州刺史,斥朗州司马,易柳州,徙夔州,此“如今抛掷投街里”也;《问大钓赋》、《谪九年赋》,叙张九龄事,为《子刘子传》,此“露叶如啼欲恨谁”也。末句乃不敢怨人之饲,“欲恨谁”者,即《易》所谓“自我致寇,又谁咎也”,其悔心之萌乎?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先荣后悴,即柳以见意。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炀帝荒淫不君,国亡身丧,行宫外残柳数株,枝条柔弱,如不胜春风之摇荡,柳花如雪飞宫墙,似若羞见时人者。隋之臣子仕唐,曾不曰国亡主灭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心,观观杨花亦可愧矣。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徐子扩曰:只是形容荒凉之态。谢谓羞不见人,非也。李君虞《隋宫燕》诗“几度飞来不见人”,亦此意。桂天祥曰:绝处味好。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蒋一葵曰:吊亡隋者,多不出此意。如此落句,更出人意表。陆时雍曰:忽入雅调。胡次焱曰:谢叠翁注:炀帝荒淫,国亡身殒,隋之君子仕唐,曾不分任其咎,扬扬然无羞恶之心,观柳花亦可以愧矣。谓柳花如雪,飞入宫墙,如羞见时人者,此扶植世教,足以立顽廉贪;似“不见人”三字,恐只是《易》所谓“窥其户,阒其无人”之意。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不胜春”三字正为“残柳”写照,若作“杨柳”则三字落空矣。只“不见人”三字,写尽故宫黍离之悲,何用多言。

清黄生《唐诗摘钞》

# 似胜李君虞《汴河曲》(末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韵远情深。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不见人”是荒凉之象,宋儒谓改作“羞见人”更佳,其说非是。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写杨花写到花到地,方色空空,唤醒迷夫不少。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隋炀植柳汴堤,谓之柳塘,故梦得有此作。末句谓宫墙尚在,宫中无人,即柳花飞入,谁人见来?不胜兴废之感。

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 此隋宫怀古之作,咏残柳以写亡国之悲,情韵双美,寄慨苍凉,与《石头城》怀古诗皆推绝唱,宜白乐天称为“诗豪”也。李益《隋宫燕》、《汴河曲》,与梦得用意同,而用笔逊之。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人之饯别,非驿亭则酒肆,多种杨柳,古人或折柳以赠,或攀柳而悲。长安陌上树木尽多,管别离者惟有垂杨斗。意谓王公将相位尊权重,其栽培桃李必多;或辞官,或失势,一旦去国,其门下士终始不相背负者甚少也。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古战处》

下一篇:唐·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