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ǎn
yuā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wǎn
lái
tiān
hǎo
sàn
zhōng
mén
qián
mén
qián
suǒ
yǒu
ǒu
quǎn
yuān
yuān
bǎo
líng
fēng
fēi
quǎn
nuǎn
xiàng
mián
shū
wěn
tiē
chì
níng
gāo
tiān
shàng
luó
yōu
xià
suǒ
qiān
jiàn
suì
xìng
xīn
shì
rán
xīn
shì
wèi
yǒng
xiāo
yáo
piān
réng
zhù
shì
shàng
wèi
néng
wàng
yán

译文

傍晚时分天气格外美好,我在屋门中间的位置散步。门前有什么呢?偶然间看到了狗和老鹰。老鹰吃饱后迎着风高高飞翔,狗在温暖的阳光下向着日光睡觉。狗肚子舒服地稳稳贴着地面,老鹰的翅膀伸直仿佛要触摸到高高的天空。往上它们没有被罗网和箭镞捕猎的担忧,往下没有绳索羁绊的牵累。看到那些动物能够顺遂天性,我自己内心也感到舒适安然。心情舒适了又要做什么呢?于是吟诵起《逍遥游》篇章。这仍然是执着于舒适的感受,还没有能够达到无需用言语表达的境界 。

逐句剖析

"晚来天气好":傍晚时分天气格外美好,

"散步中门前":我在屋门中间的位置散步。

"门前何所有":门前有什么呢?

"偶睹犬与鸢":偶然间看到了狗和老鹰。

"鸢饱凌风飞":老鹰吃饱后迎着风高高飞翔,

"犬暖向日眠":狗在温暖的阳光下向着日光睡觉。

"腹舒稳贴地":狗肚子舒服地稳稳贴着地面,

"翅凝高摩天":老鹰的翅膀伸直仿佛要触摸到高高的天空。

"上无罗弋忧":往上它们没有被罗网和箭镞捕猎的担忧,

"下无羁锁牵":往下没有绳索羁绊的牵累。

"见彼物遂性":看到那些动物能够顺遂天性,

"我亦心适然":我自己内心也感到舒适安然。

"心适复何为":心情舒适了又要做什么呢?

"一咏逍遥篇":于是吟诵起《逍遥游》篇章。

"此仍著于适":这仍然是执着于舒适的感受,

# 适:一作“迹”。

"尚未能忘言":还没有能够达到无需用言语表达的境界 。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犬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傍晚散步时所见的犬和鸢为描写对象,生动刻画了犬暖而眠、鸢饱而飞的自在之态,展现出动物随性遂性的生活场景。诗人借犬鸢不受束缚的状态,抒发自己内心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在诗末进行自我反思,使诗歌在闲适的基调中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思考,体现出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又意蕴深远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如“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门前何所有,偶睹犬与鸢”,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傍晚散步看到犬和鸢的场景,自然真切。对比:将“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中鸢的高飞和犬的安睡进行对比,展现出两种动物不同的状态,画面感十足。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写犬和鸢自在遂性的生活状态,如“上无罗弋忧,下无羁锁牵”,表达自己内心追求闲适、自由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门前何所有,偶睹犬与鸢”:开篇点明时间是傍晚,天气宜人,诗人在门前散步。简单的叙述,营造出闲适的氛围。“偶睹犬与鸢”自然引出诗歌描写的对象,为下文对犬和鸢的刻画做铺垫。“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腹舒稳贴地,翅凝高摩天”:细腻描绘犬和鸢的状态。吃饱的鸢在风中高飞,温暖阳光下的犬趴着酣眠。“腹舒稳贴地,翅凝高摩天”分别从犬和鸢的姿态进一步描写,展现出它们的自在与惬意,画面感十足。“上无罗弋忧,下无羁锁牵。见彼物遂性,我亦心适然”:由物及人,指出犬和鸢没有被捕捉的忧虑,也无羁绊束缚,它们能随性而为。诗人看到此景,内心也感到舒适安然,借犬鸢的自由状态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心适复何为,一咏逍遥篇。此仍著于适,尚未能忘言”:诗人心情舒畅,于是咏唱“逍遥篇”,但又意识到自己仍执着于舒适的感受,还不能达到“忘言”的境界,在享受闲适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自我反思,深化了诗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光宪《应天长·翠凝仙艳非凡有》

下一篇:唐·王绩《独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