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嵩洛":今天观看嵩山与洛水(的风光),
# 嵩洛:指嵩山和洛河,都在河南境内。
"回头叹世间":转过头来感叹人世间。
"荣华急如水":荣华富贵消逝得像水一样急速,
"忧患大于山":忧患比山还要大。
"见苦方知乐":经历过痛苦才知道快乐的滋味,
"经忙始爱闲":经过忙碌后才开始喜爱闲适。
"未闻笼里鸟":没有听说过笼子里的鸟,
"飞出肯飞还":飞出去后还愿意飞回来。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介绍了诗人晚年对仕途的反思,描绘了“笼里鸟”的意象暗喻官场束缚,体现了“荣华急如水,忧患大于山”的人生感悟。通过“今日看嵩洛”与“回头叹世间”的视角转换,营造出世事无常的苍凉意境,表达了诗人经历政治动荡后的超脱之思。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今日看嵩洛,回头叹世间。”一句中,通过构建“嵩洛山水”与“世间荣华”的二元对立体系,以地理意象(“嵩洛”)象征超脱的精神境界,与世俗的荣华忧患形成强烈反差。
3. 分段赏析
首联:“今日看嵩洛,回头叹世间”,开篇直抒胸臆,诗人表明今日观看嵩洛风光后,转头对世间的种种发出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感慨世事的基调,引出下文对世间现象的具体描述。颔联:“荣华急如水,忧患大于山”,诗人将荣华比作急速流逝的水,将忧患形容为比山还大,形象地描绘出世间荣华的短暂易逝和忧患的沉重,表达出对世间这种状态的无奈与感慨。颈联:“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这两句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经历过困苦才知道快乐的珍贵,经过忙碌才开始喜爱闲适。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洞察。尾联:“未闻笼里鸟,飞出肯飞还”,诗人以笼中鸟作比,说从未听说笼中的鸟飞出去后还愿意再飞回来,形象地表达出人们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如同鸟儿向往广阔天空,不愿再回到束缚的牢笼,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下一篇:唐·陆龟蒙《怀仙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