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zhǔ
ré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jiǔ
fèi
nán
shān
tián
tāo
péi
dōng
xián
suí
píng
zi
yóu
wèi
xiàn
gān
quán
zhěn
qín
shū
mǎn
qiān
wéi
yuǎn
xiù
lián
lái
zuó
tíng
shù
míng
chán
zhī
jīng
hán
qiū
fēng
gǎn
zhǎng
nián
shòu
dāng
jiǔ
yuè
jìng
shuí
lián

译文

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逐句剖析

"久废南山田":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

# 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

"叨陪东阁贤":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 东阁贤:说的是汉武帝朝时的宰相公孙弘,在自家院墙的东面开了一个门,并专门建了房舍,供招揽的贤士居住,这也是成语“东阁待贤”的出处。,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

"欲随平子去":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

# 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

"犹未献甘泉":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 甘泉:指扬雄的《甘泉赋》。扬雄是西汉文学家,40多岁时游京城,以辞赋著称,被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赏识,举荐给皇帝汉成帝,后来陪皇帝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时,写了一篇《甘泉赋》,得到成帝的激赏。

"枕籍琴书满":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

# 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咏怀》“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褰帷远岫连":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 帷:幔;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褰:揭起。

"我来如昨日":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

"庭树忽鸣蝉":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 庭树忽鸣蝉:《礼记·月令》:“仲秋蝉始鸣”

"促织惊寒女":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

# 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妇女织续女工。”

"秋风感长年":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

# 长年:年长者。,感:一作“思”。

"授衣当九月":织布制衣都完成了,

# 授衣:《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无褐竟谁怜":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长安主人壁》是盛唐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主题围绕诗人仕途失意的感慨。首联写自己久别田园,忝列于贤士之间;颔联以张衡(平子)归田和扬雄献赋为例,表达自己想归隐又欲求仕的矛盾;颈联描绘室内琴书满床、拉开帷幕见远山相连之景;尾三联借庭树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岁长以及九月授衣却无御寒衣物,感叹时光飞逝与仕途不顺。运用典故,如“东阁”“献甘泉”“平子去”,增添文化底蕴;还借景抒情,通过对环境和时令变化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孟浩然在仕途失意时的复杂心境,语言自然流畅,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久废南山田”表明诗人离开田园已久,“叨陪东阁贤”则谦称自己愧于与贤士交往。“欲随平子去”,“平子”指张衡,诗人想如张衡般归田隐居;“犹未献甘泉”,“献甘泉”用扬雄献《甘泉赋》求仕的典故,说自己还未像扬雄那样通过献赋求得仕途发展,这两联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既想归隐又对仕途抱有期望的矛盾心理。“枕籍琴书满”,写出室内琴书堆满,显示出诗人的文雅与才情;“褰帷远岫连”,拉开帷幕,远处山峦连绵,以景衬情,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前路的未知。“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感叹时光飞逝,仿佛刚到京城不久,庭中树已蝉鸣。“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借蟋蟀声惊到寒秋女子,秋风起感叹岁月悠长,进一步强化时光流逝之感。“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九月该制备寒衣了,自己却没有御寒衣物,也无人怜惜,将诗人仕途失意、生活窘迫的无奈与凄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苏拯《猎犬行》

下一篇:唐·佚名《湖州里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