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得听琴初畅":耳畔听到琴声初次畅快,
"心地忘机酒半酣":心境抛开杂念酒意微酣。
"若使启期兼解醉":若让荣启期同时懂得醉意,
"应言四乐不言三":该说人间有四乐而非三乐。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耳根得听琴初畅”此句从听觉切入,描写琴声初起时的畅快感受。“耳根”代指听觉感官,“初畅”二字既点明琴声初始的流畅状态,又暗示听者情绪随之舒展。诗人以直白的语言,将抽象的音乐体验转化为可感知的生理反应,凸显琴音对心灵的直接触动。“心地忘机酒半酣”此句转向心境描写。“心地”指内心世界,“忘机”化用道家典故,意为摒弃世俗机巧之心;“酒半酣”精准刻画微醺状态——既非清醒拘谨,亦非酩酊失态。全句通过酒意营造超然物外的氛围,与上句琴音呼应,共同构建文人雅士追求的闲适境界。“若使启期兼解醉”此句借典故深化主题。“启期”指春秋隐士荣启期,象征淡泊名利的隐逸精神;“兼解醉”设想琴酒交融的极致状态。诗人以假设语气推进诗意,暗示仅靠单一乐趣(琴或酒)尚未达圆满,需二者相济方能臻至更高境界。“应言四乐不言三”此句卒章显志,点明哲理。“四乐”对应前文琴酒相合的圆满之乐,“三乐”则指单一乐趣。诗人通过数字对比,强调精神享受的层次性:琴酒兼得产生的愉悦,远超二者单独带来的快乐。末句以理性归纳收束全诗,揭示生活智慧。
上一篇:唐·张说《和朱使欣二首》
下一篇:唐·王维《送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