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ǒu
y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ǎo
guān
bìng
miǎn
céng
sān
sǎn
guī
xiū
nián
lǎo
tuì
退
xián
fēi
shì
pín
méng
qiáng
jiàn
shì
tiān
lián
wéi
jīng
nán
liú
chūn
wáng
shì
zhōng
lái
jiǔ
qián
biàn
便
nián
shēng
jūn
měi
shí
gān
mián

译文

我曾三次因病被免职,作为好官却遭遇这样的命运,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我自愿退休,并非被世俗所抛弃,虽然生活贫困,但身体健康,这是上天对我的怜悯。韦荆南离开时,留下了春天的衣裳,王侍中来访时,向我乞讨买酒的钱。只要一年的生计足够,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与你一起享受美食,安然入眠。

逐句剖析

"好官病免曾三度":我曾三次因病被免职,作为好官却遭遇这样的命运,

"散地归休已七年":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

"老自退闲非世弃":我自愿退休,并非被世俗所抛弃,

"贫蒙强健是天怜":虽然生活贫困,但身体健康,这是上天对我的怜悯。

"韦荆南去留春服":韦荆南离开时,留下了春天的衣裳,

"王侍中来乞酒钱":王侍中来访时,向我乞讨买酒的钱。

"便得一年生计足":只要一年的生计足够,我就感到心满意足,

"与君美食复甘眠":与你一起享受美食,安然入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偶吟》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词通过描绘白居易的退休生活和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他对简单、满足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贫富、健康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词首联概述了白居易仕途坎坷、归隐七年的经历,透露出对官场厌倦、对归隐满足的情感。颔联表达了诗人自愿退隐、珍视健康的态度,展现了对人生起伏的淡然。颈联通过友人来往的细节,描绘了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尾联总结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例如,“好官病免曾三度”与“散地归休已七年”形成对比,前者表现了诗人曾经的仕途坎坷,后者则展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宁静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认识。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韦荆南去留春服,王侍中来乞酒钱”两句,通过友人来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生活的闲适。同时,这些具体的事物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春服”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酒钱”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欢聚和畅饮,从而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直接抒情:“老自退闲非世弃,贫蒙强健是天怜”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退隐生活的选择和对健康的珍视。间接抒情:“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两句,则通过描绘与友人共享美食、安享睡眠的情景,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这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2. 分段赏析

《偶吟》首联概述了诗人白居易的仕途经历。他因疾病三次被免职,这是对他仕途坎坷的直接描述。而“散地归休已七年”则表明他已经离开官场,过着归隐生活已有七年之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诗人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颔联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态度和感受。他自愿选择退隐,并非被世俗所抛弃,而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身体健康,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怜悯。这两句诗通过诗人的自我表白,展现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淡然态度和对健康的珍视。颈联通过描绘友人来往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韦荆南离开时留下了春天的衣裳,王侍中来访时则向他乞讨买酒的钱。这些具体的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生活的闲适。尾联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总结和满足。他认为只要一年的生计足够,就能与友人一起享受美食,安然入眠。这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展现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孙二》

下一篇: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