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京都二十春":我在京都为官已经历经了二十个春秋,
"贫中无处可安贫":在贫困的状态下,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安于贫困的地方。
"长羡蜗牛犹有舍":长久以来,我羡慕蜗牛尚且有自己的壳作为栖息之所,
"不如硕鼠解藏身":我甚至还比不上那懂得寻找藏身之处的硕鼠。
# 解:懂得,知道。
"且求容立锥头地":暂且只希望能有一块可以容下像锥尖那么小地方的立足之处,
"免似漂流木偶人":以免像那在水中漂流的木偶人一样,身不由己、漂泊无依。
"但道吾庐心便足":只要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屋,我的内心便会感到满足,
# 庐:有所寄住,即有住的地方。
"敢辞湫隘与嚣尘":又怎敢推辞房屋的狭小、简陋以及周围环境的喧闹和尘土飞扬呢?
# 湫隘:低矮潮湿且狭小。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此联开篇便直陈自己在京都为官长达二十年的经历。“游宦”点明了诗人在外为官的生涯,“二十春”则强调时间之久。然而,二十年的仕途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富足与安稳,反而陷入“贫中无处可安贫”的困境。诗人直言自己在贫困之中,连一个能让自己安于贫困的居所都难以寻觅,生动地展现出其生活的窘迫与无奈,为全诗奠定了低沉、无奈的情感基调。颔联“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诗人在这一联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的处境与蜗牛和硕鼠进行对比,蜗牛虽渺小,却拥有自己的壳作为安身之所;硕鼠虽遭人厌恶,却懂得如何寻找藏身之处。而诗人自己却漂泊无依,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对安稳住所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悲哀,借动物的生存状态来映衬自己的艰难处境,情感表达委婉而深沉。颈联“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且求容立锥头地”直白地写出诗人此时最低的生活诉求,仅仅希望能有一个立锥之地,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这种简单而又无奈的愿望,深刻地反映出其生活的困窘程度。“免似漂流木偶人”则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漂流的木偶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宦途上漂泊不定、身不由己的状态,表达出诗人对摆脱这种漂泊生活的急切期盼,情感真挚且强烈。尾联“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这一联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只要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屋,内心便会感到满足,哪怕这房屋狭小、简陋,甚至周围环境喧闹、尘土飞扬也毫不介意。此句充分展现出诗人对安稳生活的极度渴望,以及为了拥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甘愿忍受一切艰难的豁达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喧嚣的一种淡然与超脱。
上一篇:唐·高蟾《渔家》
下一篇: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