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共传唯此夜":人们都传颂着只有八月十五这一夜的月亮最美,
"境闲皆道是东都":此时东都洛阳环境闲适宁静。
"嵩山表里千重雪":嵩山内外覆盖着层层白雪,
"洛水高低两颗珠":洛水之中倒映着天上的明月,仿佛两颗珍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如此清新美妙的景色很难遇到,应当好好珍惜,
"白头相劝强欢娱":与一同赏月的白发友人相互劝勉,尽情欢乐。
"诚知亦有来年会":虽然知道明年还会有中秋佳节,
"保得晴明强健无":但不知道能否保证天气晴朗且自己身体强健。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渲染:开篇“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借众人对中秋夜月的夸赞以及东都闲适氛围的描述,渲染出中秋赏月的美妙情境。比喻:“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把嵩山雪景比作千重雪,将洛水中月亮的倒影喻为两颗珍珠,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中秋夜的壮丽画面。借景抒情:从颈联“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到尾联“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诗人由眼前美景引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借景抒情,情蕴景中。
2. 分段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首联:直接点明中秋夜这一特殊时间,强调人们都认为此夜月亮最美,且当时所处的东都洛阳环境闲适,为全诗奠定了悠然愉悦的基调。颔联: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色,嵩山白雪皑皑,洛水倒映明月,宛如两颗珍珠,对仗工整,展现出中秋夜的壮美与静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颈联:由景及情,感慨如此清新美妙的景色难得,应当珍惜,与一同赏月的白发友人相互劝勉,要尽情享受欢乐时光,体现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尾联:诗人虽明白明年还会有中秋,但担心未来能否天气晴朗且自身身体强健来再度赏月,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深化了珍惜当下的主题。
上一篇:唐·杜审言《望春亭侍游应诏》
下一篇:唐·元稹《日高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