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qiáo
hán
shí
zuò
shí
yù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shàng
yuàn
fēng
yān
hǎo
zhōng
qiáo
dào
píng
qiú
chén
huǒ
xīn
qíng
宿
zuì
tóu
réng
zhòng
chén
yóu
yǎn
zhà
míng
lǎo
yōng
suī
shěng
shì
chūn
yòu
shàng
duō
qíng
chí
chú
xún
huā
xíng
lián
qián
jiáo
jīn
záo
luò
xiě
yín
yīng
yùn
shāng
jiào
sòng
guān
yào
yíng
yāo
liǔ
shé
yīng
xiāng
guó
zhēn
kān
liàn
guāng
yīn
qīng
sān
nián
hán
shí
jìn
zài
luò
yáng
chéng

译文

皇家园林的风景与云雾格外优美,洛桥的道路平坦开阔。人们蹴球时尘土不扬,寒食节禁火后刚下过雨,天气初晴。昨夜饮酒的醉意尚未消散,头仍昏沉,清晨出门游玩眼前顿时明亮。我年老慵懒虽想省事,但春日的美景仍勾起了我无限情思。遇到客人便徘徊站立交谈,寻找鲜花随意漫步前行。骏马佩戴的雕金马勒闪闪发光,银质酒器中倾泻出美酒。官府酿造的美酒本不愿随意赠人,但官妓们热情相迎,盛情难却。舞女的腰肢不如柳枝柔美,歌声也比不上黄莺婉转。故乡的山水真值得留恋,时光怎么能轻易浪费呢。连续三年寒食节,我都在洛阳城中度过。

逐句剖析

"上苑风烟好":皇家园林的风景与云雾格外优美,

# 上苑:位于昌平区东部。东南邻秦屯,西北至桃峪口。该地原为唐代东燕州设花园、果园处称为苑,村以相对位置而得名。

"中桥道路平":洛桥的道路平坦开阔。

"蹴球尘不起":人们蹴球时尘土不扬,

# 蹴球:源于清代的踢石球。

"泼火雨新晴":寒食节禁火后刚下过雨,天气初晴。

"宿醉头仍重":昨夜饮酒的醉意尚未消散,头仍昏沉,

"晨游眼乍明":清晨出门游玩眼前顿时明亮。

"老慵虽省事":我年老慵懒虽想省事,

# 老慵:年老懒散。常为老年人自谦之辞。

"春诱尚多情":但春日的美景仍勾起了我无限情思。

"遇客踟蹰立":遇到客人便徘徊站立交谈,

"寻花取次行":寻找鲜花随意漫步前行。

"连钱嚼金勒":骏马佩戴的雕金马勒闪闪发光,

"凿落写银罂":银质酒器中倾泻出美酒。

# 银罂:亦作“ 银甖 ”。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府酝伤教送":官府酿造的美酒本不愿随意赠人,

# 伤:一作觞。

"官娃岂要迎":但官妓们热情相迎,盛情难却。

# 岂:一作喜,一作气。,官娃:官妓。

"舞腰那及柳":舞女的腰肢不如柳枝柔美,

"歌舌不如莺":歌声也比不上黄莺婉转。

"乡国真堪恋":故乡的山水真值得留恋,

# 乡国: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光阴可合轻":时光怎么能轻易浪费呢。

"三年遇寒食":连续三年寒食节,

# 遇寒食:一作寒食节。

"尽在洛阳城":我都在洛阳城中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洛桥寒食日皇家园林的春日风光、百姓的寒食活动及贵族的宴游场景。主题上,既饱含对春日的喜爱,又抒发了思乡之情与对时光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拟人、环境描写等手法,生动展现节日盛景与内心复杂情感。从首联描绘春日景象,到中间详述宴游,再至尾联直抒思乡,层次分明。该诗以质朴语言绘景抒情,生动呈现唐代寒食节风貌,尽显白居易诗歌贴近生活、情感真挚的特色,在文学史上为研究唐代节日文化提供了珍贵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诗。全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洛阳城春日踏青的盛景与诗人游春的闲适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洛城寒食节复杂的情感体验,既有对春日、宴游的喜爱,又有因年老而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环境描写:开篇描绘皇家园林风烟好与洛桥道路平,营造宁静祥和氛围,后续又描写蹴鞠场景与雨后晴天,展现寒食节环境特点。拟人:“春诱尚多情”一句,将“春”拟人化,赋予春天“诱惑”人的情感和行为,形象地表现出春天对诗人的吸引力,也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对比:“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将歌女的舞姿和歌声与柳、莺作对比,突出自然之美更胜人工的特点,增添了诗歌的意趣。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开篇点题,描绘皇家园林(上苑)在春日里风烟缭绕、景致迷人,洛桥的道路平坦开阔。此句为整首诗奠定了明快、平和的基调,简单几笔勾勒出宏大且优美的背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繁华都市之中,能感受到春日里蓬勃的生机与宁静的氛围。第二句“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蹴球”即踢球,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诗人描写人们在寒食节踢球时,尘土并未飞扬,展现出春日空气的温润与活动的优雅。“泼火雨”指寒食节禁火时所下的雨,雨后初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寒食节独特的天气与民俗活动场景,动静结合,自然之美与人文活动相得益彰。第三句“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从自身状态入手,诗人前一晚饮酒至醉,早晨起来头部依旧昏沉,然而当他外出游览,眼前的春日美景瞬间让他眼前一亮。通过身体状态的“重”与视觉感受的“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春日景色的魅力,也暗示诗人在慵懒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敏感。第四句“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诗人自我调侃,称自己年老体衰又生性慵懒,本想诸事从简,可春天的美好却让他难以抗拒,依然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句既体现出诗人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又通过对春天的“多情”,展现出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并未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第五句“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诗人在出游过程中,遇到相识的客人便停下脚步,徘徊交谈;欣赏花朵时,也不刻意挑选,随意漫步前行。“踟蹰立”生动刻画了友人相遇时的亲切交流场景,“取次行”则表现出诗人在春日花丛中悠然自得、随性洒脱的心境,尽显春日里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第六句“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连钱”形容马身上的花纹,“金勒是装饰精美的马嚼子,“凿落”是古代的一种酒器,“银罂”为银质酒罐。此句描绘出骏马装饰华丽,人们用精美的酒器从银罐中倒酒的场景,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从侧面反映出节日宴游的隆重与热闹。第七句“府酝伤教送,官娃喜要迎”,“府酝”指官府酿造的美酒,人们舍不得这些美酒被送完,体现出对美酒的珍惜。“官娃”即歌女,她们欢喜地迎接客人,进一步渲染出宴游时欢乐、热闹的氛围,从人的情感和行为角度,展现出节日期间的欢快景象。第八句“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将歌女的舞姿与柔软的柳枝相比,歌声与婉转的莺啼相较,得出歌女的舞姿不如柳之婀娜,歌声不如莺之动听的结论。这一对比巧妙地将人工与自然进行比较,凸显出自然之美的不可比拟,在繁华热闹的宴游场景中,增添了一份对自然质朴之美的赞叹与向往。第九句“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笔锋一转,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感慨时光不可轻易虚度。在春日美景与宴游欢乐之中,诗人的思绪飘向远方的故乡,意识到时光的宝贵,将眼前的欢乐与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对时光的思考紧密相连,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第十句“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以平淡的叙述结尾,点明自己已经连续三年在洛阳城度过寒食节。看似简单的陈述,却蕴含着深深的惆怅与无奈,在对往昔时光的回顾中,流露出对漂泊异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

4. 作品点评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是白居易展现其细腻笔触与深厚情感的佳作。在价值上,它生动呈现了唐代寒食节的民俗风貌与贵族生活,为研究当时社会文化提供珍贵资料。写作特色鲜明,诗人运用环境描写、对比、拟人等手法,将春日景色、宴游场景与自身情感紧密交织,语言质朴自然又不失灵动。虽无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但整首诗的艺术表现力突出。其在文学史上彰显了白居易诗歌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以清新明快之笔,营造出闲适与思乡交织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对后世了解唐代节日文化与文人情感表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迟《莲塘》

下一篇:唐·窦叔向《秋砧送邑大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