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zhōng
duì
bì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tóng
bìng
bìng
lián
bìng
jīng
shén
sǔn
chì
líng
shāng
wèi
kān
zài
xiāo
hàn
zhǐ
xiāng
suí
dào
liáng
dàn
zuò
bēi
yín
liáo
nán
jiāng
mào
duì
áng
cáng
wéi
yīng
shì
wéi
bàn
jūn
máo
shuāng

译文

同样患病的我怜悯这患病的鹤,它精神尚在可翅膀却已受伤。再也不能展翅高飞直上云霄,只能与我相伴寻觅糊口的食粮。我只能用悲伤的吟诵应和它的嘹唳叫声,难以以我平庸的模样面对它那虽病却仍昂藏的身姿。唯有一件事我们最为相宜成为彼此的伙伴,我的头发和你的羽毛都已像霜一样斑白。

逐句剖析

"同病病夫怜病鹤":同样患病的我怜悯这患病的鹤,

"精神不损翅翎伤":它精神尚在可翅膀却已受伤。

"未堪再举摩霄汉":再也不能展翅高飞直上云霄,

"只合相随觅稻粱":只能与我相伴寻觅糊口的食粮。

"但作悲吟和嘹唳":我只能用悲伤的吟诵应和它的嘹唳叫声,

"难将俗貌对昂藏":难以以我平庸的模样面对它那虽病却仍昂藏的身姿。

"唯应一事宜为伴":唯有一件事我们最为相宜成为彼此的伙伴,

"我发君毛俱似霜":我的头发和你的羽毛都已像霜一样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中对病鹤》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白居易集》。以病夫与病鹤为主题,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境遇的深沉思索。​诗人运用类比手法,将自身病中境况与病鹤相对比,借鹤抒情。诗的开篇,便点明“同病病夫怜病鹤”,直抒同病相怜之感。颔联中,“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既实写病鹤无力高飞,只能寻觅食物维持生存的状态,又暗喻自身因疾病与境遇限制,难以再实现高远抱负,只能为生活奔波。颈联“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进一步通过描写自己的悲吟与病鹤的嘹唳相和,以及自觉俗貌难对鹤之昂藏,强化了内心的落寞与无奈。尾联“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以白发与鹤毛皆如霜为切入点,再次强调自己与病鹤相似的暮年之态,深化了同病相怜的主题。​ 从内容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病鹤的艰难处境,更借此抒发了诗人在病中对人生挫折、理想难酬的感慨,体现出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通俗易懂又情真意切的风格,在对病夫与病鹤的描绘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尽显其对生命无常的洞察与豁达中带着苦涩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诗人将自己与病鹤相联系,借对病鹤的怜悯与描述,抒发自身在病中的无奈、悲伤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病鹤的种种状况,实则是诗人自身处境的映射,使情感表达更委婉且深沉。对比:以病鹤“精神不损”却“翅翎伤”形成对比,突出其虽有志向但因伤病受限的状态。同时,用病鹤的“昂藏”之姿与自己的“俗貌”对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自身状态的感慨以及对病鹤的敬重,强化了情感。细节描写:“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通过对病鹤行动能力受限,只能寻求生存基本需求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病鹤的艰难处境,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也借此暗示诗人自己的困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便点明诗人与病鹤同病相怜的关系。“同病”二字奠定情感基调,诗人以病夫之身,怜悯同样患病的鹤。“精神不损”表明病鹤虽身体受伤但精神仍在,“翅翎伤”则道出其伤病所在,为后文病鹤的艰难处境埋下伏笔,也暗示诗人自身虽精神尚在,却被病痛折磨。颔联进一步描述病鹤的状况,它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冲向云霄,只能与诗人相伴,寻觅赖以生存的稻粱。此联既写病鹤因伤病失去往日高飞的能力,也隐喻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壮志难酬,只能为生活奔波,充满无奈之感。颈联诗人与病鹤之间似有心灵交流,诗人以悲吟回应病鹤的嘹唳叫声,而“难将俗貌对昂藏”则体现出诗人面对病鹤虽病却仍有昂藏之姿的自惭形秽,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病鹤精神的敬重,也暗含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尾联诗人感慨,自己与病鹤唯有一事相宜为伴,那就是彼此的毛发都已如霜般斑白。以头发变白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出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沧桑,强化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情感,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悲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铉《步虚词五首其一》

下一篇:唐·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