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林边芦苇丛":在苦竹林的旁边是芦苇丛,
# 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其笋味苦不能吃。
"停舟一望思无穷":停下船只远远一望,思绪无穷无尽。
"青苔扑地连春雨":青苔铺满地面,春雨连绵不断,
# 春:一作香。,青苔:苔藓类隐花植物,也叫水衣、地衣。
"白浪掀天尽日风":白色的浪涛掀起冲向天空,整日狂风不止。
# 尽日:整日。
"忽忽百年行欲半":时光匆匆,人生百年已经快要过了一半,
# 百年:指一生。
"茫茫万事坐成空":茫茫世间万事,徒然都成了一场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这一生漂泊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呢,
"一缕鸿毛天地中":就如同天地间的一缕鸿毛般渺小无依。
# 鸿毛:鸿,指雁或天鹅,它们的羽毛称之为鸿毛,用来喻极轻的东西。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苦竹林边的芦苇丛、青苔春雨、白浪狂风等景象,营造出压抑氛围,抒发内心的忧愁、无奈与对人生的感怀。比喻:将自己比作天地中的一缕鸿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世间的渺小与漂泊无依,强化了孤独感。直抒胸臆:颈联“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直接倾诉人生已过大半、万事皆空的感慨,让情感表达更为直白强烈。
2. 分段赏析
首联“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点明地点为苦竹林边与芦苇丛处,诗人停舟凝望,借景引发无穷思绪,奠定全诗愁绪基调;颔联“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对仗工整,描绘春雨中青苔满地,整日狂风掀起白浪的恶劣景象,以环境的恶劣烘托内心的压抑;颈联“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直抒胸臆,感叹时光飞逝,人生已近半百,却万事皆空,流露出无奈与怅惘;尾联“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天地间的一缕鸿毛,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漂泊不定、渺小无依的状态,强化了孤独漂泊之感。
下一篇:唐·白居易《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