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成紫檀金屑文":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
# 紫檀:紫檀木,紫红色,质地坚实,多用做贵重家具和乐器。晋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金屑文:即金屑纹,指紫檀木天然生成的金色纹路。金屑,黄色花粉。文,同“纹”。,浑成:天然生成。
"作得琵琶声入云":做成的琵琶声音清亮直入云端。
# 声入云:形容声音高昂悲越。,琵琶:乐器名。《初学记》卷一六《琵琶》:“《风俗通》曰,琵琶,近代乐家所作,不知所起。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也。四弦象四时也。《释名》曰,琵琶,本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因以为名。”
"胡地迢迢三万里":与胡地相隔万里,
# 迢迢:远的样子。那堪,怎能忍受。马上,指琵琶为马上所奏的乐曲。明君,即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以赐匈奴呼韩邪单于,入胡为阏氏。,胡地:《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匈奴求美人为阏氏,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召见,貌为后宫第一。”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那堪马上送明君":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 明君:即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以赐匈奴呼韩邪单于,入胡为阏氏。,马上:指琵琶为马上所奏的乐曲。,那堪:哪里能忍受。
"异方之乐令人悲":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
# 令人悲:指乐声令人生悲。,异方: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
"羌笛胡笳不用吹":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 胡笳:管乐器名,出于北方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羌笛:管乐器名,本出于羌地(今甘肃、陕西一带),长一尺许,有七孔。
"坐看今夜关山月":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
# 关山月:本汉乐府横吹曲名,但此处似实指边关上空之明月。
"思杀边城游侠儿":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 游侠儿:轻生重义的少年,指赴边从军,企求建功立业的年轻人。,思杀:思极,指思乡之极。杀,犹煞,极。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凉州词》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边塞诗。诗里写了胡地的琵琶、羌笛和胡笳这些乐器。诗人听到那些悲伤的边地乐曲,就感叹起昭君出塞的艰难,还想象着边关将士们思念家乡的痛苦。这就营造出了一种关山在夜晚被月光笼罩,胡地的乐器声在耳边回荡,士兵们望着家乡,愁绪满怀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很自然,没有刻意去修饰,意境很宏大,感情很真实,而且很有内涵,词句里透着一种悲凉,哀伤的感觉无穷无尽。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此二句聚焦琵琶特质。首句“浑成紫檀金屑文”,“浑成”显其制作工艺精湛、浑然天成,有天然美感;“紫檀”点明选材上乘,增高贵典雅;“金屑文”描绘纹理华美。次句“作得琵琶声入云”,以夸张手法从听觉渲染,凸显琵琶音色高亢激昂。诗人细致描绘琵琶外观与音色,展现其精美绝伦,暗示非凡艺术感染力,为后文抒情奠基。“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此二句笔触从琵琶转向胡地与历史。“胡地迢迢三万里”,“迢迢”与“三万里”夸张强调胡地遥远、路途漫长,营造雄浑苍茫意境。“那堪马上送明君”引入昭君出塞典故,“那堪”饱含对昭君命运的同情悲叹,借其抒发对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第二首:“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这两句承接上文,由昭君出塞引发对异方音乐的感受。“异方之乐令人悲”直接点明主题,胡地音乐如羌笛、胡笳承载风土人情与历史沧桑,与中原音乐风格迥异,易勾起离人思乡与命运感慨。“羌笛胡笳不用吹”强化悲伤情绪,诗人希望这些引发悲伤的乐器不吹奏,可见内心悲痛之深。“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尾联将情感推向高潮。“坐看今夜关山月”描绘静谧悲凉画面,诗人独坐凝视关山明月,明月增添孤寂凄凉,烘托其内心孤独哀伤。“思杀边城游侠儿”笔锋一转,从个人悲叹上升到对边城游侠儿的思念。“思杀”用词强烈,表现诗人对游侠儿的极度思念牵挂。诗人既敬佩其英勇无畏、保家卫国,又担忧其在艰苦环境中遭遇不测,复杂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相和歌辞·乌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