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jiǎ
zhì
shě
rén
zǎo
cháo
mí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lòu
shēng
cuī
xiǎo
jiàn
jiǔ
chóng
chūn
zuì
xiān
táo
jīng
nuǎn
lóng
shé
dòng
gōng
diàn
殿
fēng
wēi
yàn
què
gāo
cháo
xiāng
yān
xié
mǎn
xiù
shī
chéng
zhū
zài
huī
háo
zhī
shì
zhǎng
lún
měi
chí
shàng
jīn
yǒu
fèng
máo

译文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逐句剖析

"五夜漏声催晓箭":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

# 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

"九重春色醉仙桃":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 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重:一作天。

"旌旗日暖龙蛇动":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

# 动:舞动。,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旌旗:旗帜的总称。

"宫殿风微燕雀高":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

# 风微:微风轻拂。

"朝罢香烟携满袖":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

# 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

"诗成珠玉在挥毫":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

# 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欲知世掌丝纶美":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

# 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

"池上于今有凤毛":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 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有:一作得。,于:一作如。,池:指高凰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此为七言律诗,属宫廷、唱和主题。诗中先点明早朝时间,描绘宫中春色,接着展现朝见时的仪仗与宫殿景观,继而称赞贾至的才华与受宠,最后用典颂其家世荣耀。写作上,对仗工整,用词绮丽。首联写早朝之早与宫景之美;颔联绘仪仗、宫景;颈联赞贾至;尾联颂家世。全诗格律严谨,尽显杜甫“清词丽句”特色,又具挺拔雄健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杜甫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任门下省左拾遗,与贾至、王维、岑参等同僚。中书舍人贾至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为和诗而作此篇。彼时杜甫身处朝廷,经历安史之乱后,面对朝廷秩序逐步恢复,借和诗描绘早朝景象,表达对朝廷的赞美及对同僚的称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介绍了早朝大明宫时的场景,描绘了宫殿的春色、旌旗的飘动、燕雀的高飞等景象,体现了早朝时庄严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贾至舍人早朝诗作的称赞,以及对贾至家族世袭掌管帝王诏书这一荣耀之事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成珠玉在挥毫”把贾至舍人写出的诗比作“珠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贾至诗歌的优美与珍贵,赞美了其卓越的才华。用典:“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运用了“凤毛”这一典故,称赞贾至父子世袭掌管帝王诏书的美事,表明贾至家族在文学和为官方面的荣耀。夸张:“九重春色醉仙桃”中“九重”极言宫殿之高,层数之多,是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大明宫的宏伟壮丽,也渲染出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动静结合:“旌旗日暖龙蛇动”中,“旌旗”在暖日下飘动,“龙蛇动”为动态描写,展现出旌旗舞动的生动画面;“宫殿风微燕雀高”里,“宫殿”是静态的建筑,“燕雀高”写燕雀在微风中高飞,一静一动,相互映衬,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诗人以夜间漏声如箭般催促着破晓,巧妙地营造出早朝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氛围,紧接着用“九重春色醉仙桃”描绘出宫内春日仙桃绽放、景色迷人的画面,鲜明地点出了“早朝”这一主题。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笔触转向朝见时的场景,春日温暖,旌旗上绣着的龙蛇仿佛被赋予生机,随风猎猎舞动,大明宫中微风轻拂,燕雀欢快高飞。这里不仅描绘出宫殿的宏伟与庄重,“日暖”二字还蕴含着对“圣恩”广布的赞美,连龙蛇、燕雀都能沐浴皇泽,着重突出了“大明宫”这一地点的威严与祥和。前两联紧扣“早朝大明宫”的题目,细致地描绘场景。颈联“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诗的视角发生转变,从早朝场景过渡到退朝之后,着重刻画贾至舍人退朝后,衣袖间满是宫中香烟气息,并且挥毫作诗,诗作如珠玉般美妙,生动展现出贾至的儒雅风流以及备受君主恩宠的形象。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诗人运用两个典故,一方面借肃宗对贾至父子两朝执掌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的称赞,阐述“丝纶美”,赞扬贾至继承父亲才华并取得政绩;另一方面用南朝谢凤和谢超宗父子的典故,以“凤毛”称赞贾至继承家族文采,进一步凸显其家世的荣耀。整首诗作为台阁应酬诗,在杜诗中较为少见,格调平正典雅,虽有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之意,但艺术上格法严谨、脉络清晰,尤其是颔联充满春天气息,既有杜诗清词丽句的特色,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挺拔雄健。与贾至相比,杜甫饱经风霜,诗中多了山野情趣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意境更为高远,少了宫廷诗常见的呆板,增添了灵动之气,同时不失场面的宏大气势。

4. 作品点评

在写作特色上,诗中运用多种手法,如视觉与听觉、动静结合等,生动地描绘出早朝大明宫的盛大场景。语言优美,“诗成珠玉在挥毫”等句尤为出彩,将贾至的诗作比喻得极为精妙。在文学地位上,它是杜甫应和贾至之作,展现了唐代诗人之间的文学交流与互动,反映出当时宫廷唱和诗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

宋苏轼《东坡志林》

# 礼部王员外因言和诗最为难,唯唐贤尤工于此。······三篇皆用凤池事,唯上部尤出于二公,昨建三省待漏院,书此诗为屏风焉。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倡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椎重大。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 四人早朝之作,俱伟丽可喜。不但东坡所赏子美“龙蛇”、“燕雀”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乎!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壮丽自是,若非“微”字清洒,不免痴肥矣。漫发此议。(“宫殹”句)。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早朝》四诗,妙绝今古······工部诗全首轻扬,较他篇沉著浑雄,如出二手。

明胡应麟《诗薮》

# 次句用事牵合,所取一结妥耳。吴山民曰:“燕雀高”三字,以实对虚。五、六颇拙,结是赠答佳句。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王元美嫌此诗后半意竭,不知自作诗,与和人诗,体固不同。唐贤和诗,必见出和意。王、岑二首,结并归美于贾;少陵后半,特令注之,此正公律格深老处,可反以此为病哉?且王结美掌纶,岑结美倡咏,惟杜兼收之,又显其世职,写意周到,更非二子所及,合观四作,贾首倡,殊平平。三和俱有夺席之意。就三诗论之,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结语用事,天然凑泊,故当推为擅场。

清黄生《杜诗说》

# “九重春色醉仙桃”,此一语意,诸家少及。三、四意气高远,景见言外。“诗成珠玉在挥毫”一语三折笔,气格最老。“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景色融和,“宫”字肃穆于此照出,非为“旌旗”、“燕雀”咏也。结语“欲知”、“于今”一转折间,便觉语气深厚。

清陆时雍《唐诗镜》

# 情、景名为一,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 (1)颔联壮气,直掩王、岑。此首当居第二。(2)前四句将早朝打叠,后半详叙和贾,较之王、岑,绰有馀裕,此笔力之高。他人佴切舍人,此更切贾。(3)西河诋此诗太甚,然要非杜之佳处。(4)老健独出。许印芳:西河才高学博,不愧名家。而好诋毁前贤,朱子一代大懦,且遭其齮龁,况子美哉!此诗东坡极赏“旌旗”一联,称为伟丽,而晓岚不取,亦因西河之说有以中之耳。(5)或谓此诗脱尽窠臼,为公用意处,未免好奇之病。众不谓然。或问予,予曰:吾从众。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前人评此诗,谓其起语高华,三壮丽,四悠扬,无可议矣。颇嫌五、六气弱而语俗,得结尾振救,便觉全体生动也。顾注:贾诗言“凤池”,公即用“凤毛”,贴贾氏父子,不可移赠他人,结语独胜。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偶宿春暖花开,思及宋子京得名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亦佳;但词则可用,字太尖。若诗,如老杜“九重春色醉仙桃”,略迹而会神,又追琢,又混成。“醉仙桃”不可解,亦正不必求解。施诸廊庙之诗,尤宜平易。如《早朝大明宫》,杜之“九重春色醉仙桃”,仙语也,却不如贾至、王维之稳。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 声采壮丽,妙复生动(“旌旗”二句)。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此作律法工整,用意甚高,从题前“五夜”入手,用“醉仙桃”衬朝仪,“日暖”、“风微”,赞气象,“炉烟”拟笼幸,“珠玉”比才华。“世掌”作结,写来出色入妙。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 陈德公谓此诗或以熟见不鲜。其实三、四旺丽生动,殆胜王、岑。······结切实,末句使事巧合,尤胜诸家。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

下一篇: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