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y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óng
xué
kōng
mén
xiāo
jìn
píng
shēng
zhǒng
zhǒng
xīn
wéi
yǒu
shī
xiáng
wèi
měi
féng
fēng
yuè
xián
yín

译文

自从刻苦钻研佛门的修行之法,平生那些形形色色的世俗杂念,都已渐渐消散净尽。唯独这难以降服的对诗歌的痴迷始终无法摆脱,每当遇上清风明月这般美好景致,总会不由自主地随口吟诵几句。

逐句剖析

"自从苦学空门法":自从刻苦钻研佛门的修行之法,

"销尽平生种种心":平生那些形形色色的世俗杂念,都已渐渐消散净尽。

"唯有诗魔降未得":唯独这难以降服的对诗歌的痴迷始终无法摆脱,

"每逢风月一闲吟":每当遇上清风明月这般美好景致,总会不由自主地随口吟诵几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写诗人潜心钻研佛法后,以往的各种世俗杂念渐渐消散,体现出学佛对其心境的影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氛围。“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笔锋一转,表明尽管杂念渐消,对诗歌的痴迷却难以割舍。每当遇到清风明月这般景致,便忍不住吟诵一番,凸显了诗歌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流露出生动的生活意趣。全诗以平易通俗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晚年参禅悟佛后的心境,同时体现了其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仕途出现转折的时期。公元815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而被贬官,此后渐渐倾向于中隐的思想。到了晚年,他在洛阳定居的那段时间,大概是829年至846年,诗歌风格变得更加恬淡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开篇直叙学佛经历:自刻苦研习佛法以来,平生诸多世俗杂念已渐渐消解。“苦学”见修心之虔诚,“销尽”强化内心的澄净,为后句做铺垫。“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转折突出矛盾:唯独对诗歌的痴迷难以降服,每当遇见清风明月等美景,总会随性吟诵。“诗魔”将创作冲动拟人化,生动展现诗人对诗歌的本能热爱;“闲吟”二字点明随性自然的创作状态,与前句“空门法”的“销心”形成有趣反差,凸显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方平《送别》

下一篇:唐·韦应物《重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