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áng
xià
suǒ
wéi
qīng
chén
fàn
chí
bái
qīng
míng
céng
diān
hòu
shí
zhǎn
yīn
rén
jiān
gēn
tíng
xià
shān
shàng
wén
​​zhēng​​
​​zhēng​​
shēng
gōng
cāng
chéng
wěi
jié
xiāng
zhào
zhú
kuà
xiǎo
dāng
zhàng
zhú
kōng
huāng
páo
xióng
shòu
dài
rén
ròu
shì
zhī
jìn
qíng
wéi
gān
chéng
zhōng
xián
zhǔ
chù
guì
bái
xiāo
xiāo
jìng
fēng
chài
gǎn
xué
lián
fáng
jiù
fēng
zhōu
cāng
jiāng
àn
jiǔ
shèn
suǒ
chù
shě
西
qiào
zhuàng
léi
wèi
hán
qiáng
xiū
shuāi
nián
qiè
yōu
ěr
cáo
qīng
zhí
wèi
rěn
fán
qiū
guāng
jìn
qīng
cén
yuè
dāng
fàn
bào
zhī
wēi
hán
gòng
jiǔ
rén
​​bó
yí​​
​​xīn
​​xīn
xiù​​
xìn
xíng​​
děng
zhǎn
​​yīn
mù​
rén
​​sì​​
gēn
zhǐ
wéi
tiáo
méi
zhèng
zhí
​​tǐng
rán​
chén
zhēng
fǎn
wěi
tíng
nèi
yǒu
fān
shì
quē
shì
zài
​​xiǎo
dàng​
​​zhàng​​
zhī
chí
xiǎo
ān
shān
yǒu
zhī
jìn
ruò
shì
zhǎo
zhī
hūn
hēi
​​chēng
tū​
​​kuí​​
rén
liè
shù
​​bái
màn
wéi
qiáng
shí
zhú
shì
shì
è
wèi
jìn
hùn
lún
liáng
bīn
​​yōu
hài
zhī
gǒu
huó
wéi
xìng
zuò
shī
shì
​​zōng
wǔ​​
sòng

译文

漫长夏日无所事事,客居夔州,督促奴仆劳作。清晨让奴仆吃饱饭,手持斧头进入白谷。翻越青天般的重叠峰峦,深入十里砍伐山北之木。每人肩负四根木材,正午时分行至山脚。仍听见伐木声,每日任务各自完成。树皮堆积如山,竹节素白相映如烛。借你们之力修补矮篱,需依靠苦竹加固。荒野中熊罴咆哮,幼虎等待噬人。若不明示防范,岂止因战乱而悲泣。城中有贤明府主,身居高位却似平民。治理有方秩序清平,毒虫不敢伤人。虎穴紧邻村落,防御虎患是旧俗。停船于青江岸边,久居客地慎防触碰。屋西山峰险峻,雷雨蕴蓄其间。院墙需反复修葺,年老怯于幽居独处。你们不惧酷热,为我忍耐烦闷。秋色渐染青山,九月当饮菊花酒。待微寒时回报你们,共赠美酒一斛。督促奴仆伯夷、辛秀、信行等人进入山谷砍伐山北之木。每人每日限砍四根,伐取树枝与树干,木材笔直挺拔。清晨出发傍晚返回,木材堆积在庭院,我的篱笆围墙,有缺损处便修补,再砍细竹与大竹。依靠竹木支撑加固,客居暂得小小安宁。山中有虎本知避忌,若仗利爪尖牙逞凶,必趁黑夜冲突伤人。夔州人房屋墙壁,排列白楱树作屏障,抹泥筑墙,墙内填实竹子,显示防御之态,因与虎栖息地邻近,混杂中唯恐宾客受害。如害群之马者,苟且偷生已属侥幸,只能默然平息,作此诗交宗武诵读。

逐句剖析

"长夏无所为":漫长夏日无所事事,

"客居课奴仆":客居夔州,督促奴仆劳作。

# 奴:一作童。

"清晨饭其腹":清晨让奴仆吃饱饭,

# 腹:一作肠。

"持斧入白谷":手持斧头进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翻越青天般的重叠峰峦,

"十里斩阴木":深入十里砍伐山北之木。

"人肩四根已":每人肩负四根木材,

"亭午下山麓":正午时分行至山脚。

"尚闻丁丁声":仍听见伐木声,

"功课日各足":每日任务各自完成。

"苍皮成委积":树皮堆积如山,

# 委积:一作积委。

"素节相照烛":竹节素白相映如烛。

"藉汝跨小篱":借你们之力修补矮篱,

"当仗苦虚竹":需依靠苦竹加固。

# 苦:一作若。,仗:一作杖,一作材。

"空荒咆熊罴":荒野中熊罴咆哮,

"乳兽待人肉":幼虎等待噬人。

"不示知禁情":若不明示防范,

"岂惟干戈哭":岂止因战乱而悲泣。

"城中贤府主":城中有贤明府主,

# 贤府主:当是柏都督茂琳。

"处贵如白屋":身居高位却似平民。

"萧萧理体净":治理有方秩序清平,

"蜂虿不敢毒":毒虫不敢伤人。

"虎穴连里闾":虎穴紧邻村落,

"堤防旧风俗":防御虎患是旧俗。

"泊舟沧江岸":停船于青江岸边,

"久客慎所触":久居客地慎防触碰。

"舍西崖峤壮":屋西山峰险峻,

"雷雨蔚含蓄":雷雨蕴蓄其间。

"墙宇资屡修":院墙需反复修葺,

# 屡:一作累。

"衰年怯幽独":年老怯于幽居独处。

"尔曹轻执热":你们不惧酷热,

"为我忍烦促":为我忍耐烦闷。

"秋光近青岑":秋色渐染青山,

"季月当泛菊":九月当饮菊花酒。

"报之以微寒":待微寒时回报你们,

"共给酒一斛":共赠美酒一斛。

"课隶人伯夷、":督促奴仆伯夷、

"幸秀、":辛秀、

# 幸秀:一作辛秀。

"信行等入谷斩阴木":信行等人进入山谷砍伐山北之木。

"人日四根止":每人每日限砍四根,

"维条伊枚":伐取树枝与树干,

"正直挺然":木材笔直挺拔。

"晨征暮返":清晨出发傍晚返回,

"委积庭内":木材堆积在庭院,

"我有藩篱":我的篱笆围墙,

"是缺是补":有缺损处便修补,

"载伐筱簜":再砍细竹与大竹。

"伊仗支持":依靠竹木支撑加固,

# 仗:一作杖。

"则旅次于小安":客居暂得小小安宁。

"山有虎知禁":山中有虎本知避忌,

"若恃爪牙之利":若仗利爪尖牙逞凶,

"必昏黑樘突":必趁黑夜冲突伤人。

# 必昏黑樘突:一作必昏黑撑突。必昏黑搪突。

"夔人屋壁":夔州人房屋墙壁,

"列树白菊":排列白楱树作屏障,

# 列树白菊:一作例树白菊。例树白萄。列树白萄。

"镘为墙":抹泥筑墙,

"实以竹":墙内填实竹子,

"示式遏":显示防御之态,

"为与虎近":因与虎栖息地邻近,

"混沦乎无良宾客忧":混杂中唯恐宾客受害。

# 混沦乎无良宾客忧:一作混沦乎无良宾客齿。

"害马之徒":如害群之马者,

"苟活为幸":苟且偷生已属侥幸,

"可默息已":只能默然平息,

"作诗示宗武诵":作此诗交宗武诵读。

# 作诗示宗武诵:一作作诗示宗文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课伐木》是唐代杜甫在夔州居住时创作、收录于《杜诗详注》的作品。以伐木劳作为切入,记古奉节自然环境,借“即事名篇”,展现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怀,延续其创作特征,以独特视角观社会现实,是杜甫夔州诗作里体现现实关怀与创作风格,彰显诗人特殊境遇下对民生与社会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期间(766-768年)所写。当时杜甫贫病交加,患有糖尿病、肺病、风疾等疾病,而夔州恶劣的自然条件,促使他更深入观察基层民众生活。在此期间,杜甫于夔州共创作435首诗歌,占其现存作品三分之一,在这样的经历下,他形成“以诗记史”的创作特点,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民生的诗。借伐木劳作的场景,描绘了古奉节地区“虎豹哀号又堪记”的险峻自然环境,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在特殊境遇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借“空茆抱熊罴,乳兽待人肉”的诗句,描绘虎豹等野生动物出没、环境险峻的自然景观,以直观场景展现夔州地域的荒僻与危险,从侧面烘托伐木劳作的艰难处境。

3. 分段赏析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开篇两句直白交代背景,漫长的夏天没什么事做,自己客居在此,便督促奴仆去做些事。像平常说话一样,简单几句就把缘由说清楚,让读者知道伐木这件事的起因,很接地气。“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写清晨让奴仆吃饱肚子,带着斧头走进白谷。“饭其腹”体现出对劳动者基本的体恤,“持斧入白谷”则开启了伐木的场景,画面感很强,仿佛能看到奴仆们准备出发的样子。“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描绘伐木的地点和情景,在高远的山巅之后,连绵十里的地方砍伐遮阴的树木。“青冥”写出山的高远,“十里”显出范围之广,让人感受到伐木地方的偏远和任务的不轻。“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说每人扛四根木材,到正午时分就下到山脚。“四根”“亭午”这些具体的数量和时间,把劳作的进度写得很实在,能想象出奴仆们扛着木材下山的辛劳模样。“尚闻丁丁声,功课日各足”:还能听到斧头砍树的“丁丁”声,每天的活儿都能完成。“丁丁声”是声音的描写,让场景更鲜活,也暗示劳作还在继续,“日各足”则体现出劳作的规律和奴仆们的勤恳。“苍皮成委积,素节相照烛”:砍下的树木,带青色的树皮堆积在一起,露出的竹节(或木节)相互映照。细致描写木材堆积的样子,“苍皮”“素节”写出树木的特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一堆堆木材的模样。“藉汝跨小篱,当仗苦虚竹”:说明伐木的用途,是要借助这些木材修补跨越的小篱笆,还得依靠那些中空的苦竹。把伐木和生活需求联系起来,让这件事有了明确的目的,显得很实在。“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写山林里的危险,空旷荒凉的地方有熊罴咆哮,幼兽像在等着捕食人肉。这两句写出了伐木环境的险恶,让人体会到奴仆们在这样的地方劳作有多不容易,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安。“不示知禁情,岂惟干戈哭”:如果不懂得约束(野兽的凶性),那可不止是战乱带来的悲哭了。由野兽的凶猛联想到社会的混乱,虽然说得有点深,但能感觉到诗人对当时局势的担忧,把自然危险和社会问题隐约联系起来。“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称赞城里贤德的官员,身处高位却像住简陋房屋的人一样朴实。这是从伐木的山野转到对当地官员的评价,写出官员的清廉,也让诗歌内容更丰富,不只是写劳作。“萧萧理体净,蜂虿不敢毒”:说这位官员治理得好,社会秩序井然,连蜂虿这样的毒虫都不敢轻易螫人。用“蜂虿不敢毒”来反衬治理的清明,很形象,让人感受到当地相对安稳的环境。“虎穴连里闾,堤防旧风俗”:虽然住处附近像虎穴一样危险,与百姓住处相连,但还能依靠旧有的风俗来防备。写出居住环境的险恶和人们应对的方式,透着一种在困境中求安稳的无奈。“泊舟沧江岸,久客慎所触”:自己停船在沧江岸边,长久客居此地,行事格外谨慎,不敢轻易触犯什么。道出客居他乡的小心和不易,能体会到诗人漂泊中的谨慎心态。“舍西崖峤壮,雷雨蔚含蓄”:住所西边的山崖很雄伟,雷雨天气时,云气积聚,显得深沉厚重。描写周边的自然景色,“壮”“蔚含蓄”写出山崖和雷雨的气势,让读者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壮阔。“墙宇资屡修,衰年怯幽独”:房屋需要多次修缮,自己年老了,害怕孤独冷清。把伐木修缮房屋的原因和自己的心境结合起来,既说明了需求,也流露出老人的脆弱,很真实。“尔曹轻执热,为我忍烦促”:嘱咐奴仆们,天气热的时候做事要小心,为了我忍耐一下烦躁和急促。像是长辈对晚辈说话,带着体谅,也体现出对奴仆的关照。“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说秋天快到了,青山会更显青翠,九月应该赏菊,到时候会用一点薄酒,总共给一斛来犒劳大家。用未来的犒劳承诺来安慰奴仆,透着对劳动者的体恤,也让整首诗在劳作的辛苦中多了点人情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下一篇:唐·杜甫《卜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