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流水水西头":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
# 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浣花流: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自注:流,一作“之”,一作“溪”。
"主人为卜林塘幽":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 幽:僻静,幽雅。,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已知出郭少尘事":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
# 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更有澄江销客愁":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消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 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销:消除。,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更:另外。
"无数蜻蜓齐上下":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
# 齐:一齐。
"一双鸂鶒对沉浮":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 沉浮:在水上出没。,对:共,同,合。,鸂鶒: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东行万里堪乘兴":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
# 乘兴:兴会所至,用王子猷典故,下文“山阴”“小舟”同出于此。,堪:能够、胜任。,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须向山阴上小舟":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 上:一作入。,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介绍了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时的生活环境与心境,描绘了草堂周边的幽静美景与诗人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避俗野居、追求心灵宁静的志向,营造了全诗清新淡雅、悠然自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欣喜之中隐含的一丝苦涩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草堂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选择在此筑居的缘由。浣花溪水蜿蜒流淌,环绕草堂,溪水清澈,草木葱茏,环境清幽静谧,令人心旷神怡。选择这样的幽居之地,有两大好处:一是远离尘嚣,少受烦扰;二是以自然之景涤荡客居之愁,正契合诗人当时的心境。颔联从人的视角进一步阐释“林塘幽”的深意,实际上道出了选择幽静之地的缘由,比首联更进一层。这里远离城郭,少了世俗琐事的纠缠,更有那澄澈的溪水,能够洗去远客心中的忧愁。澄江静流,是自然的宁静;“消客愁”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二者相得益彰。颈联则从物的角度描绘“林塘幽”的景象,展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陶冶性情、修养心志的意境。无数蜻蜓在水面自由飞舞,时而点水,时而腾空,轻盈灵动;一对鸂鶒在水中嬉戏,时浮时沉,悠然自得。诗人以动物的动态衬托林塘的幽静,静中有动,更显生机。此情此景,令诗人顿觉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世俗的喧嚣,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尾联的“乘兴”之思。尾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居于此地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可以乘舟顺江东下,直抵山阴。诗人渴望东行万里,效仿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安道的雅事。然而,诗人或许并非真的要拜访某人,而是对纷扰的现实生活感到厌倦,向往隐居的安逸;又或许是想拜访故友,表达感激之情。无论如何,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动荡之后,对隐居与安宁的生活充满憧憬,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 客游者以即次为快,故此诗篇翩跹潇洒,不但自适,亦且与物俱适。
明王嗣奭《杜臆》
# “已知”、“更有”,写出主人选地,先生即次一段情事,所谓暂脱樊笼,其一时饮啄之乐如此。
不详《杜诗解》
# 草堂在西,却纵言东面澄江之可以销愁,则水西幽胜言外益见。如此诗法,使人何处捉摸!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公虽入蜀,而东游乃其素志,故结联特缘江寄兴。盖当卜筑伊始,而露栖止未定之情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公《壮游》诗云:“鉴湖五月凉。”盖深羡山阴风景之美。今见浣溪幽胜,仿佛似之,故思乘兴东游,此快意语,非愁叹语。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黄生曰:结联暗用孔明,子猷语,融会入妙。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张云:“齐”字、“对”字,写出物情。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评:亦是浅率之章。用第四一句引开,下即写江中所见,二句便复出乘流“东行”一意,章法有开展,便不径直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杜甫《课伐木》
下一篇:唐·杜甫《望兜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