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xiè
rán
guò
hǎi
qiú
shī
péng
lái
zhì
hǎi
zhōng
huò
wèi
rán
péng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
lái
dào
tiān
tāi
yǒu
wēi
shēn
chì
míng
zài
jiàng
què
wǎng
cóng
zhī
。”
。”
rán
nǎi
huán
shòu
dào
wēi
bái
xiān
wēi
zhù
zuò
wàng
lùn
piān
shū
piān
nián
bǎi
jiāng
zhōng
wèi
yuē
:“
:“
xiāo
fēng
dōng
wàng
péng
lái
cháng
yǒu
zhēn
líng
jiàng
yān
jīn
wéi
dōng
hǎi
qīng
tóng
jūn
suǒ
zhào
。”
。”
nǎi
chán
tuō
ér
hòu
tài
bái
zuò
péng
yún
:“
:“
cháng
jiàn
wēi
jiāng
líng
wèi
yǒu
xiān
fēng
dào
shén
yóu
zhī
biǎo
。”
。”
yuán
fēng
nián
dōng
guò
lín
huái
ér
zhàn
rán
xiān
shēng
liáng
gōng
zài
yān
tóng
yán
qīng
chè
èr
sān
shí
rén
rán
rén
yǒu
shào
jiàn
zhī
zhě
shàn
chuī
tiě
liáo
rán
yǒu
chuān
穿
yún
liè
shí
zhī
shēng
nǎi
zuò
shuǐ
lóng
yín
shǒu
wēi
tài
bái
zhī
shì
shēng
ér
zhī
lái
yún
hǎi
máng
máng
dào
shān
jiàng
què
zhī
chù
rén
jiān
yǒu
chì
chéng
shì
lóng
pán
fèng
zhù
qīng
jìng
wéi
zuò
wàng
zhào
piān
xiàng
xiāo
dōng
wàng
péng
lái
àn
ǎi
yǒu
yún
jià
cān
fèng
xíng
jìn
jiǔ
zhōu
hǎi
xiào
fēn
fēn
luò
huā
fēi
lín
jiāng
jiàn
zhé
xiān
fēng
cǎi
yán
xīn
biǎo
shén
yóu
hào
rán
xiāng
duì
jiǔ
hān
dài
chuí
tiān
jiù
jīng
wěn
yuē
xiāng
jiāng

译文

从前,谢自然想要渡海到蓬莱仙山去求师,到达大海之中后,有人对谢自然说,“蓬莱仙山与这里隔着三十万里的弱水,凡人无法到达。天台山有位司马子微,虽身处红尘俗世,却早已名列仙界宫阙,你可前往追随他。”谢自然于是返回,向司马子微学道,最终白日飞升成仙。司马子微著有《坐忘论》七篇,《枢》一篇,享年百余岁。临终前,他对弟子说:“我居住在玉霄峰,向东眺望蓬莱仙山,曾有真仙灵体降临。如今我被东海青童君召见。”说罢便如蝉蜕般离世。后来,李太白作《大鹏赋》写道:“我曾在江陵遇见司马子微,他说我有仙风道骨,可与他同游八方极远之地。”元丰七年冬天,我路过临淮,恰逢湛然先生梁公在此。他童颜红润、目光清澈,看起来像二三十岁的人,但也有人从年少时就见过他。他擅长吹奏铁笛,笛声嘹亮,有穿云裂石之势。于是我作《水龙吟》一首,记述司马子微、李太白的往事,依照词牌格律歌唱此事。自古以来云海茫茫,仙山宫阙究竟在何方。人间自有,赤城居士司马子微,如龙盘曲、如凤高举,超脱尘俗,他主张清净无为,著《坐忘论》遗照世人,八篇奇文蕴含至理。当年他在玉霄峰东望蓬莱,只见云雾迷蒙处,有云车、驾着彩凤缓缓而来。纵览九州四海,笑看世间纷扰、如落花飞絮般虚幻。李白在江陵遇见司马子微,见其谪仙风采,虽未言语却已心许神交。二人神游八极之外,意气浩然相对,酒酣时箕踞而坐(不拘礼法)。待李白赋成《大鹏》,便相约踏上骑鲸仙路,一同飞升而去。

逐句剖析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从前,谢自然想要渡海到蓬莱仙山去求师,

"至海中":到达大海之中后,

"或谓自然":有人对谢自然说,

"“":“蓬莱仙山与这里隔着三十万里的弱水

",":,

"不可到":凡人无法到达。

"天台有司马子微":天台山有位司马子微,

"身居赤域":虽身处红尘俗世,

"名在绛阙":却早已名列仙界宫阙,

"可往从之":你可前往追随他。”

"自然乃还":谢自然于是返回,

"受道于子微":向司马子微学道,

"白日仙去":最终白日飞升成仙。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司马子微著有《坐忘论》七篇,

"《枢》一篇":《枢》一篇,

"年百余":享年百余岁。

"将终":临终前,

"谓弟子曰":他对弟子说:“

"吾居玉霄峰":我居住在玉霄峰,

"东望蓬莱":向东眺望蓬莱仙山,

"尝有真灵降焉":曾有真仙灵体降临。

"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如今我被东海青童君召见。”

"乃蝉脱而去":说罢便如蝉蜕般离世。

"其后":后来,

"李太白作《大鹏赋》云":李太白作《大鹏赋》写道:“

"尝见子微于江陵":我曾在江陵遇见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他说我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可与他同游八方极远之地。”

"元丰七年冬":元丰七年冬天,

"余过临淮":我路过临淮,

"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恰逢湛然先生梁公在此。

"童颜清澈":他童颜红润、目光清澈,

"如二三十许人":看起来像二三十岁的人,

"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但也有人从年少时就见过他。

"善吹铁笛":他擅长吹奏铁笛,

"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笛声嘹亮,有穿云裂石之势。

"乃作《水龙吟》一首":于是我作《水龙吟》一首,

"记子微、":记述司马子微、

"太白之事":李太白的往事,

"倚其声而歌之":依照词牌格律歌唱此事。

"古来云海茫茫":自古以来云海茫茫,

# 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

"道山绛阙知何处":仙山宫阙究竟在何方。

# 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

"人间自有":人间自有,

"赤城居士":赤城居士司马子微,

"龙蟠凤翥":如龙盘曲、如凤高举,

# 凤翥:翥,一作举。飘然高举。,龙蟠:如龙之盘卧状。

"清净无为":超脱尘俗,

# 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

"坐忘遗照":他主张清净无为,著《坐忘论》遗照世人,

# 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

"八篇奇语":八篇奇文蕴含至理。

# 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鍊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向玉霄东望":当年他在玉霄峰东望蓬莱,

# 玉霄:指天上。

"蓬莱晻霭":只见云雾迷蒙处,

# 晻霭:昏暗的云气。霭,暗淡的云彩。,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

"有云驾、":有云车、

# 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骖凤驭":驾着彩凤缓缓而来。

# 凤驭: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骖:驾驶。

"行尽九州四海":纵览九州四海,

#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

"笑纷纷、":笑看世间纷扰、

# 纷纷:众多貌。

"落花飞絮":如落花飞絮般虚幻。

"临江一见":李白在江陵遇见司马子微,

"谪仙风采":见其谪仙风采,

#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

"无言心许":虽未言语却已心许神交。

# 心许:默许。

"八表神游":二人神游八极之外,

# 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

"浩然相对":意气浩然相对,

# 浩然:正大豪迈貌。

"酒酣箕踞":酒酣时箕踞而坐(不拘礼法)。

# 箕踞: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

"待垂天赋就":待李白赋成《大鹏》,

# 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

"骑鲸路稳":便相约踏上骑鲸仙路,

# 骑鲸:亦作“ 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游仙。

"约相将去":一同飞升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为北宋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巧妙化用道教司马子微飞升传说、李白《大鹏赋》典故,融入友人湛然先生梁公形象,以此寄托超脱尘世的追求。上阕开篇“云海茫茫”,勾勒出缥缈的仙境画面,将司马子微修道等现实元素与仙人意象融合,虚实相生。下阕“临江一见”以含蓄笔触,暗喻仙人超凡脱俗的风姿,结尾“骑鲸路稳”则呼应全篇,点明归隐之意。整首词秉承苏轼豪放词风,将道家“坐忘”的精神境界与文人隐逸情怀相融合,生动展现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为北宋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冬途经临淮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该词以浪漫笔触构建虚实交织的仙境。词中叙谢自然仙女拜师司马子微飞升仙话,又记李白江陵拜见司马子微获赞典故,流露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其精妙在于融入音律之美,体现苏轼声律探索,深层折射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有道高士的倾慕。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片“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与下片“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皆为典型用典。前者化用司马子微隐居赤城山、著《坐忘论》的典故,司马子微本为道教高人,“赤城居士”“龙蟠凤举”之称,既契合其隐居修道、超凡脱俗的身份,又借其仙道思想(如“清净无为”“坐忘遗照”),为词作注入道家超凡境界的追求;后者引李白遇司马子微获赞“仙风道骨”的典故,李白“谪仙”形象与“神游八极”的追求,与苏轼精神共鸣,苏轼借“无言心许”,将自身对自由超脱的向往,与李白、司马子微的仙道情怀相勾连,以历史典故人物为媒介,让个人精神追求依托经典故事深化。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苏轼以宏大视野起笔,展现出一个浩瀚无垠、云雾缭绕的世界。“云海茫茫”四字,描绘出空间的广阔与朦胧,奠定了全词缥缈空灵的基调。“道山绛阙”指代仙境,一个“知何处”的疑问,既写出仙境的神秘难觅,也暗示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迷茫追寻,引发读者对仙境所在与人生归宿的思考。“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笔触从缥缈仙境拉回人间,引出“赤城居士”司马子微。“龙蟠凤举”生动地刻画出司马子微的非凡气度,展现出其超脱世俗的高人风范,暗示他虽身处人间,却有着与道山仙境相呼应的精神境界,成为联结人间与仙境的关键人物。“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进一步阐述司马子微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清净无为”是道家核心观念,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坐忘遗照”源自司马子微的《坐忘论》,是一种通过忘却自我、摒弃外界干扰以达到精神超脱的修行方法;“八篇奇语”即《坐忘论》七篇及《枢》一篇,这些文字承载着道家对精神自由与人格完善的追求路径,为世人提供了通向超凡境界的指引,体现出词人对这种思想境界的倾慕与向往。“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再次将视角转向仙境。词人想象着向玉霄峰东望,蓬莱仙山在云雾中隐约可见,那里有云车风马,仙人驾乘其间。“晻霭”一词描绘出蓬莱仙山被云雾笼罩的朦胧之美,增加了仙境的神秘色彩;“云驾、骖凤驭”则以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仙人出行的超凡场景,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强化了对仙境的浪漫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缥缈的仙境之中。下片“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词人笔锋一转,开始描述自己的精神畅游。“行尽九州四海”展现出一种广阔的游历空间,象征着词人精神追求的无远弗届;“笑纷纷、落花飞絮”,以“落花飞絮”象征世间纷繁杂乱之事与无常的人生境遇,一个“笑”字则体现出词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彰显其豁达的心境。“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这里引入李白的典故。当年司马子微于江陵见到李白,称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苏轼在此借用此典,“临江一见”的瞬间,李白的“谪仙风采”让词人“无言心许”,传达出苏轼与李白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与惺惺相惜。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却都有着对自由精神、超凡境界的共同追求,这份默契无需言语,便已在心中达成。“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进一步描绘出词人理想中的神游状态。“八表神游”突出精神遨游之远,超越时空限制;“浩然相对”体现出在精神世界中与志同道合者(如李白)坦然相对,心境开阔;“酒酣箕踞”则通过具体的行为细节,刻画了一种无拘无束、放浪形骸的仙人般姿态,展现出词人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在精神的畅游中,挣脱现实的束缚,达到一种极致的自由境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谢自然求师蓬莱、司马子微修道、李白遇司马子微得“仙风道骨”等典。以谢自然神话启超凡追寻,借司马子微道家思想搭精神阶梯,凭李白典故映自身超脱向往。打破时空,让神话、历史与情志交融,将对世俗厌倦、求仙渴望,化入云海仙境意境,借典故厚蕴,探寻天地人和谐境界,实现精神升华,使超脱之志因典故意象,更具感染力与深邃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东坡八首,并叙(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游鹤林招隐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