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桃李作舆台":上天让桃李充当寒梅的奴仆,
"故遣寒梅第一开":所以特意派遣寒梅在百花中最先开放。
"凭仗幽人收艾纳":依靠幽居的雅士来收取梅花的香气。
"国香和雨入青苔":梅花那国色天香般的香气随着雨水一同融入到青苔之中。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全诗借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与桃李争艳、独自先开的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借梅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对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推崇与向往,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虚实结合:“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中,“国香和雨入青苔”是实写梅花的香气在雨中融入青苔的情景,而“凭仗幽人收艾纳”中对幽人收取艾纳(借指梅花香气)的描写则带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是虚写,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此句通过桃李与寒梅地位的鲜明对比,突出寒梅的超凡脱俗与独特地位。苏轼借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梅花不畏严寒、独先绽放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世间事物地位的安排并非基于世俗的繁华艳丽,而是内在的高洁品质。这种对比,也隐隐透露出诗人自身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以及对世俗追逐繁华、忽视内在精神价值现象的批判。“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诗人希望幽人能够赏识并收藏梅花的香气,这体现出苏轼渴望梅花的高洁品质能被真正懂它的人所珍视。“国香和雨入青苔”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且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梅花的高洁不被世俗所理解,只能在幽僻之处独自散发芬芳,与雨、青苔为伴。这也反映出苏轼自身在人生境遇中,对知音的渴望,以及面对不被理解时的孤独与坚守,如同梅花一般,即便身处困境,依然保持自身的芬芳与高洁。
上一篇:宋·苏轼《雨中明庆赏牡丹》
下一篇:宋·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