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chǔ
shì
jiāo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bàn
yún
zhǔ
bàn
shān
ài
lìng
rén
huán
guō
tián
yuán
jiǔ
qǐng
xiàng
yáng
máo
liǎng
sān
jiān
hán
sōng
zòng
lǎo
fēng
biāo
zài
suī
yǐn
zhuó
xián
jiāng
cūn
lái
zǎo
wǎn
zhù
shū
yíng
zhì
bìn
máo
bān

译文

一半依傍着云雾缭绕的小洲,一半依靠着青山,喜爱这里的景色,让人都不想返回去了。靠近外城有大约八九顷的田园,朝着阳光的方向有两三间简陋的茅屋。寒冷中生长的松树纵然已经衰老,但它的风度品格依然还在,野鹤虽然饥饿,但它饮水啄食时的神态依然悠闲自在。在这江边的村子里居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所著的书籍装满了很多书套,而两鬓的头发也已经斑白。

逐句剖析

"半依云渚半依山":一半依傍着云雾缭绕的小洲,一半依靠着青山,

"爱此令人不欲还":喜爱这里的景色,让人都不想返回去了。

"负郭田园九八顷":靠近外城有大约八九顷的田园,

"向阳茅屋两三间":朝着阳光的方向有两三间简陋的茅屋。

"寒松纵老风标在":寒冷中生长的松树纵然已经衰老,但它的风度品格依然还在,

"野鹤虽饥饮啄闲":野鹤虽然饥饿,但它饮水啄食时的神态依然悠闲自在。

"一卧江村来早晚":在这江边的村子里居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著书盈帙鬓毛斑":所著的书籍装满了很多书套,而两鬓的头发也已经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王处士郊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题王处士郊居》描绘了王处士郊外居所的优美环境和宁静生活。诗中“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开篇点出郊居依傍云渚山峦,景色迷人,让人留恋。“负郭田园八九顷,向阳茅屋两三间”展现出田园广阔与茅屋的质朴。“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以寒松、野鹤象征王处士的高尚品格和闲适心境。“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则描述了王处士在江村长期居住,潜心著书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多种写作手法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王处士郊居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半依云渚半依山”描绘出王处士郊居依傍云渚山峦的优美环境,“负郭田园九八顷,向阳茅屋两三间”展现出田园与茅屋的质朴景象,通过这些景色的描写,烘托出郊居的宁静与闲适,表达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托物言志:“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以寒松虽老但风标依旧,野鹤即使饥饿却仍保持悠闲的姿态,来象征王处士如寒松、野鹤般,即便身处简朴环境,也依然保有高尚的品格和闲适自在的心境,含蓄地表达对王处士的赞美。细节描写:“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叙述王处士在江村居住的时间以及著书的情景,通过这样的细节,从侧面展现王处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抒发诗人对其的敬重与感慨。

2. 分段赏析

“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首联点明王处士郊居的地理位置,它一半靠着云遮雾绕的小洲,一半依傍着青山。如此如诗如画的环境,宛如人间仙境,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紧接着,诗人直白地表达出对这地方的喜爱,“爱此令人不欲还”,面对这般美景,让人都不想离开了,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郊居环境的倾心之情,也为全诗奠定了喜爱赞美的情感基调。“负郭田园九八顷,向阳茅屋两三间”颔联从宏观的地理位置聚焦到具体的居住环境。“负郭田园九八顷”,写出王处士拥有近城的大片田园,展现出一种富足且悠然的田园生活氛围;“向阳茅屋两三间”,又描绘出居住的房屋是简朴的两三间茅屋,且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这两句一“大”一“小”,一“富”一“简”,看似矛盾却和谐统一,凸显出郊居生活既有着田园的丰饶,又不失质朴自然的韵味。“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颈联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寒松即便衰老,其风度品格依然存在;野鹤虽然饥饿,却依旧神态悠闲地觅食。诗人以寒松和野鹤自比,同时也是在赞美王处士,即使生活并非奢华富足,身处简朴的郊居环境,却能像寒松和野鹤一样,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闲适自在的心境,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尾联描述王处士在江村居住的时间以及生活状态。“一卧江村来早晚”,是说王处士在这江村居住已久,“早晚”表示时间的长久;“著书盈帙鬓毛斑”,写出王处士在这段时间里潜心著书,书籍已经装满了很多书套,而他的鬓角也已斑白。通过这一细节,既展现出王处士宁静而充实的生活,也透露出他为了追求学问和精神世界的丰富,甘愿在这郊居之处默默耕耘,让诗人对他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亚枝花》

下一篇:唐·白居易《别苏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