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wéi
wáng
shì
shū
ló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shù
lín
yōu
cuì
mǎn
shān
lóu
guàn
jiāng
bīn
yún
shì
rén
cáng
shū
chù
lěi
luò
wàn
juàn
jīn
shēng
chén
jiāng
biān
chū
hóng
sàn
chuāng
huà
qīng
fēn
yūn
shān
yuán
bēi
xiào
quán
xiǎng
niǎo
xiāo
jiá
yán
huā
chūn
jiè
wèn
zhǔ
rén
jīn
zài
jiǎ
yuǎn
shù
cháng
xīn
xiān
dēng
zhàn
shì
zhǎn
zhě
wéi
sān
fén
shū
shēng
yǒu
zhàn
zhèn
jīn
shàn
huī
sān
jūn
rén
jiàn
bēi
shì
huí
shǒu
cāng
shān
kōng
bái
yún

译文

幽静翠绿的树林布满山谷,高大的楼观在江边突兀地拔起。据说这里是前人藏书的地方,如今众多的书籍已布满灰尘。江边太阳升起,红色的雾气消散,华丽的窗户和彩绘的楼阁笼罩在青色的雾气中。山中的猿猴悲伤地啼叫,山谷的泉水潺潺作响,野鸟鸣叫,岩花在春天绽放。请问书楼的主人如今在哪里,他身披铠甲远在边疆戍守,长期忍受着辛苦。他争先登上战场与敌人搏斗,忙于斩获首级,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珍贵的书籍。古代的书生也能参与战阵,像诸葛亮那样头戴葛巾、手摇羽扇指挥三军。古代的贤能之人已看不到了,我为世俗轻视文化而悲伤,回头望去,苍山之上只有白云悠悠。

逐句剖析

"树林幽翠满山谷":幽静翠绿的树林布满山谷,

"楼观突兀起江滨":高大的楼观在江边突兀地拔起。

"云是昔人藏书处":据说这里是前人藏书的地方,

"磊落万卷今生尘":如今众多的书籍已布满灰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江边太阳升起,红色的雾气消散,

"绮窗画阁青氛氲":华丽的窗户和彩绘的楼阁笼罩在青色的雾气中。

"山猿悲啸谷泉响":山中的猿猴悲伤地啼叫,山谷的泉水潺潺作响,

"野鸟嘐戛岩花春":野鸟鸣叫,岩花在春天绽放。

"借问主人今何在":请问书楼的主人如今在哪里,

"被甲远戍长苦辛":他身披铠甲远在边疆戍守,长期忍受着辛苦。

"先登搏战事斩级":他争先登上战场与敌人搏斗,忙于斩获首级,

"区区何者为三坟":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珍贵的书籍。

"书生古亦有战阵":古代的书生也能参与战阵,

"葛巾羽扇挥三军":像诸葛亮那样头戴葛巾、手摇羽扇指挥三军。

"古人不见悲世俗":古代的贤能之人已看不到了,我为世俗轻视文化而悲伤,

"回首苍山空白云":回头望去,苍山之上只有白云悠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犍为王氏书楼》是苏轼创作的杂言古诗。​诗中,开篇描绘书楼环境,幽翠树林满山谷,书楼突兀立江滨,尽显雄伟清幽。往昔书楼曾磊落万卷,如今却尘封冷落,今昔强烈反差,尽显时光变迁。随后既有书楼清晨绮丽之景,又有山猿野鸟之声,动静间强化兴衰之感。诗人探寻书楼主人,得知其远戍边疆,战争冲击下,珍贵书籍似也无足轻重。虽忆起书生参战风采,可古人已去,只剩苍山白云。​此诗借书楼兴衰、主人命运,深刻反映苏轼对时光流逝、文化传承及战争影响的思索,以质朴语言传深情,意境深远,艺术价值颇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等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对书楼冷落、文化被弃的感慨做铺垫。对比:将书楼曾经作为藏书之处的辉煌,与如今“磊落万卷今生尘”的冷落现状进行对比,突出书楼的变迁,表达对文化传承现状的感慨。同时,将书楼主人如今“被甲远戍”弃文从武的行为,与“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所代表的文化与军事相结合的传统方式进行对比,批判世俗对文化的轻视。用典:“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运用诸葛亮的典故,以诸葛亮葛巾羽扇指挥军队为例,说明书生也能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说服力。烘托:以“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中书楼周围日出雾散、阁宇青葱的景象,烘托出曾经书楼的雅致与文化氛围,与如今的冷落形成反差。

2. 分段赏析

开篇“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勾勒环境。茂密幽深、翠绿葱茏的树林遍布山谷,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而书楼在江边拔地而起,“突兀”一词生动体现其高耸显眼,临江而立的雄伟姿态。此句为书楼营造出清幽又大气的出场氛围,奠定全诗基调,让读者对书楼满怀好奇与期待。​“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山猿悲啸谷泉响,野鸟嘐戛岩花春”这部分,先点明书楼曾是藏书胜地,往昔万卷罗列,尽显文化繁荣。如今却布满灰尘,今昔强烈对比,尽显时光流逝、世事无常,令人为文化衰落而惋惜。随后描绘清晨日出,红雾消散,书楼绮窗画阁在青气氤氲中尽显雅致神秘。山猿悲啸、谷泉潺潺与野鸟欢啼、岩花绽放交织,动静结合,生机中透着悲凉,强化诗人对兴衰的感怀。​最后“借问主人今何在,被甲远戍长苦辛。先登搏战事斩级,区区何者为三坟。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古人不见悲世俗,回首苍山空白云”,诗人询问书楼主人去向,得知其远戍边疆,辛苦异常。在战争面前,珍贵书籍似也无足轻重,展现战争对文人生活的冲击。接着忆起书生古有参战,如儒将挥扇指挥,稍添希望。但结尾感慨如今不见古人,只剩苍山白云,以景结情,在空灵悠远中,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境遇的深沉思索,全诗情感也在此达到高潮,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留题仙都观》

下一篇:宋·苏轼《和穆父新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