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uán
zhōng
cǎo
shí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xuān
cǎo
suī
wēi
huā
xiù
néng
tíng
tíng
luàn
zhōng
láo
xīn
chā
qiān
niú
wèi
jié
niè
zǒu
xún
jīng
zhēn
yǒu
yuē
nán
zhāi
shū
chù
luàn
cuì
xiǎo
piān
gōng
zhù
qiū
suì
suì
huài
luò

译文

萱草虽是小花,孤高清秀却能挺拔自立。在纷乱的枝叶中,每一株都需费心栽植。牵牛花为何独自生长无畏惧,从发芽起就弯曲缠绕。它急切地去寻找荆棘和榛木,仿佛与它们早有旧约。在南斋读书的地方,清晨翠绿的草木如泼墨般映入眼帘。偏偏这秋雨积蓄,年年侵蚀着篱笆院落。

逐句剖析

"萱草虽微花":萱草虽是小花,

"孤秀能自拔":孤高清秀却能挺拔自立。

"亭亭乱叶中":在纷乱的枝叶中,

"一一劳心插":每一株都需费心栽植。

"牵牛独何畏":牵牛花为何独自生长无畏惧,

"诘曲自芽蘖":从发芽起就弯曲缠绕。

"走寻荆与榛":它急切地去寻找荆棘和榛木,

"如有夙昔约":仿佛与它们早有旧约。

"南斋读书处":在南斋读书的地方,

"乱翠晓如泼":清晨翠绿的草木如泼墨般映入眼帘。

"偏工贮秋雨":偏偏这秋雨积蓄,

"岁岁坏篱落":年年侵蚀着篱笆院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组诗中的一首。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萱草和牵牛等草木的不同生长状态,借物抒情,通过对草木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巧妙融合,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把萱草的“孤秀能自拔”与牵牛的“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进行对比,突出了萱草的独立、坚强与牵牛花的柔弱、依附,借此表达对不同品质的褒贬态度。拟人:“牵牛独何畏”“如有夙昔约”等句将牵牛花拟人化,赋予它“畏惧”“相约”等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牵牛花的生长习性,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便于诗人借此抒发情感。夸张:“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草木积聚秋雨的能力,以及对篱笆损坏的影响,突出了草木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开篇四句通过对萱草形态的描写,赞美了萱草独立、坚韧的品质,也为后文与牵牛花的对比做铺垫;中间四句通过对牵牛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依附行为的批判,也从侧面衬托出萱草独立精神的可贵;后面“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两句描绘了南斋读书处清晨的景色,“乱翠晓如泼”形象地展现出草木翠绿、生机勃勃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的惬意,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清新自然的气息;结尾最后两句写草木积聚秋雨,每年都损坏篱笆,表面上是在描述草木对环境的影响,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下一篇:宋·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