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ng
xí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nián
bái
zhú
qiān
jūn
shè
shā
nán
shān
xuě
máo
zhì
jīn
dài
shuāng
shàng
zuò
hǎi
máo
chóng
dōng
fāng
jiǔ
hàn
qiān
chì
sān
yuè
xíng
rén
kǒu
shēng
tán
jìn
zài
chéng
dōng
shén
suǒ
pán
shuí
gǎn
shàng
cāng
shí
yōng
yán
dòu
xià
yìng
qīng
tōng
shuǐ
yǎn
guāng
zuò
diàn
zǒu
jīn
shé
wéi
yún
zhuó
yān
dāng
nián
chuán
mìng
zuǒ
yòu
xuān
zhào
shén
ěr
lái
huái
怀
bǎo
dàn
tān
mián
mǎn
léi
tíng
yīn
chì
lóng
bái
zhàn
míng
dào
juǎn
huáng
zuò
fēi
jiē
dòu
liǎng
xióng
yǒu
shì
jìng
fán
zhōu
chéng
dōng
èr
shí
yǒu
shí
tán
lǎo
yún
:“
:“
shuǐ
tōng
zēng
sǔn
qīng
zhuó
xiāng
yìng
chā
shí
yǒu
chū
yān
。”
。”
yuán
fēng
yuán
nián
chūn
hàn
huò
yún
zhì
tóu
tán
zhōng
zhì
léi
yòng
shuō
zuò
lóng
xíng
shǒu

译文

是哪一年用白竹制作的千钧强弩,射杀了南山那浑身雪白毛色的老虎。直到如今,那老虎的颅骨还带着如霜般洁白的牙齿,至今它还被称作天下百兽之长。东方大地长时间遭受旱灾,千里之地一片赤红干裂,三月里行人口中都生了尘土。碧绿的深潭就在古城的东边,传说中有神物盘踞在那里,谁也不敢去冒犯它。潭的上方有倾斜的苍色巨石环绕着岩洞,潭的下方与清澈的河流相通,一直连接到水神的府邸。它的眼光如闪电般像金蛇游走,它呼出的气息化作云朵,升起缕缕烟雾。当年它背负着河图,传达天帝的命令,辅佐伏羲、轩辕等古代圣君,还传召神禹来治理洪水。从那以后,它虽然怀揣着雷霆般的神力,却只知道贪睡,满腹的雷霆之力也默默不发作、不施展。明天赤龙和白虎将要大战,让黄河水倒卷起来,化作漫天的飞雨。唉,我哪里是喜欢看这两大猛兽争斗呢,只是因为有旱情这件大事,只能劳烦您发怒降雨了。在徐州城东边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处石头潭。当地的老人们说:“和泗水是相通的,潭水的增减、清澈或浑浊的变化,和泗水相应,没有偏差,时常有河里的鱼从这里出现。”元丰元年春天发生旱灾,有人说把虎头放在石潭中,能够招来雷雨。采用了这种说法,创作了一首《起伏龙行》。

逐句剖析

"何年白竹千钧弩":是哪一年用白竹制作的千钧强弩,

"射杀南山雪毛虎":射杀了南山那浑身雪白毛色的老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直到如今,那老虎的颅骨还带着如霜般洁白的牙齿,

"尚作四海毛虫祖":至今它还被称作天下百兽之长。

# 毛虫祖:虎的别名。

"东方久旱千里赤":东方大地长时间遭受旱灾,千里之地一片赤红干裂,

"三月行人口生土":三月里行人口中都生了尘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碧绿的深潭就在古城的东边,

"神物所蟠谁敢侮":传说中有神物盘踞在那里,谁也不敢去冒犯它。

"上攲苍石拥岩窦":潭的上方有倾斜的苍色巨石环绕着岩洞,

# 窦:洞穴。

"下应清河通水府":潭的下方与清澈的河流相通,一直连接到水神的府邸。

"眼光作电走金蛇":它的眼光如闪电般像金蛇游走,

"鼻息为云擢烟缕":它呼出的气息化作云朵,升起缕缕烟雾。

"当年负图传帝命":当年它背负着河图,传达天帝的命令,

"左右羲轩诏神禹":辅佐伏羲、轩辕等古代圣君,还传召神禹来治理洪水。

# 神禹:即夏禹。,轩:轩辕。,羲:伏羲。

"尔来怀宝但贪眠":从那以后,它虽然怀揣着雷霆般的神力,却只知道贪睡,

# 但贪眠:言其老是睡觉不管事。,怀宝:指那些“图”、“书”。宝:指那些“图”、“书”。,尔:通迩,近来。

"满腹雷霆喑不吐":满腹的雷霆之力也默默不发作、不施展。

# 满腹雷霆喑不吐:这句意谓龙已久不作雷,也就是说久不作雨。喑:哑、无声、沉默。

"赤龙白虎战明日":明天赤龙和白虎将要大战,

# 明日:是月丙辰,明日庚寅。

"倒卷黄河作飞雨":让黄河水倒卷起来,化作漫天的飞雨。

"嗟我岂乐斗两雄":唉,我哪里是喜欢看这两大猛兽争斗呢,

# 两雄:指龙、虎。,我:一作吾。

"有事径须烦一怒":只是因为有旱情这件大事,只能劳烦您发怒降雨了。

# 有事:指求雨。事,指求雨。把虎头放进水里,其目的在于激龙之怒,所谓“起伏龙”。

"徐州城东二十里":在徐州城东边二十里的地方,

"有石潭":有一处石头潭。

"父老云":当地的老人们说:“

"与泗水通":和泗水是相通的,

"增损清浊":潭水的增减、清澈或浑浊的变化,

"相应不差":和泗水相应,没有偏差,

"时有河鱼出焉":时常有河里的鱼从这里出现。”

"元丰元年春旱":元丰元年春天发生旱灾,

"或云置虎头潭中":有人说把虎头放在石潭中,

"可以致雷雨":能够招来雷雨。

"用其说":采用了这种说法,

"作《起伏龙行》一首":创作了一首《起伏龙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起伏龙行》是宋代苏轼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题材围绕徐州石潭神物展开。开篇写白竹弩射杀雪毛虎,引出神物传说。接着描述东方大旱的景象,引出石潭中潜藏的神物。对神物描写细致,如“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运用夸张、想象手法,生动展现其神异。诗中还提及神物曾负图传帝命,如今却贪眠不吐雷霆,最后表达希望神物能因旱情而发怒降雨。全诗语言豪放,想象奇特,借神物表达对春旱的忧虑,希望神物能施展神力带来甘霖,体现苏轼关心民生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丰元年(1078年)春,徐州遭遇大旱。民间有传言,在城东石潭放置虎头能够招来雷雨,苏轼据此作诗记录此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借事抒情诗。描绘了东方大旱的惨状与石潭周边环境、神物神异姿态,体现神物昔日辉煌与如今蛰伏的状态,表达了苏轼希望神物发威降雨以缓解旱情、拯救百姓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神物的眼睛比作闪电,目光闪动如同金色的蛇在游走;把神物的鼻息夸大成能形成云朵、拉出烟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神物威力巨大、神异非凡的特点,让读者能强烈感受到神物所蕴含的强大力量。用典:“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此二句巧用“河图洛书”“羲轩神禹”典故。相传伏羲氏时,龙马现于黄河,背负“河图”;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伏羲依此画成八卦,为《周易》之源,“羲轩”指伏羲氏与轩辕氏。作者在诗中言神物当年背负河图传达上天给帝王的命令,以此辅助伏羲、黄帝,还诏令大禹治水,借这些典故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强调神物往昔辉煌功绩与重要地位。

3. 分段赏析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开篇以想象之笔,描绘出不知何年有人用千钧白竹弩射杀南山雪毛虎的场景,且至今虎的颅骨还带着霜牙,被尊为四海毛虫之祖。此部分塑造出雪毛虎这一神秘且强大的形象,为后文引出石潭神物做铺垫,增添了诗歌的奇幻氛围。“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直接描写东方大旱的惨状,千里大地一片赤红,三月里行人走在路上都扬起尘土。这两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百姓生活的困苦,体现出苏轼对民生的关切。“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上欹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描绘了石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石潭在古城东边,有神物盘踞,周围上有苍石环绕着岩洞,下与清河相通连接着水府。通过对石潭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衬托出神物的不凡。“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神物的眼睛比作闪电,目光闪动如金色蛇游走,鼻息能形成云朵、拉出烟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神物威力大、神异非凡的特点,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神物的神奇姿态。“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运用典故,说神物当年背负河图传达上天给帝王的命令,辅助伏羲、黄帝,并诏令大禹治水。通过引用这些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强调了神物曾经的辉煌功绩和重要地位。“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笔锋一转,写如今神物怀揣着宝物却只知贪睡,满腹的雷霆也不发声吐出。形成今昔对比,表达出对神物如今蛰伏不作为的惋惜和期待其发威的愿望。“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再次发挥想象,描绘出赤龙和白虎在明日交战,将黄河水倒卷起来化作飞雨的壮观场景。进一步渲染出神奇、宏大的氛围,体现出苏轼对神物能带来降雨的强烈期盼。“嗟吾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以苏轼的口吻直接抒情,说自己并非喜欢看赤龙白虎争斗,只是有事相求,希望神物能发怒降下甘霖。直白地表达出苏轼面对旱灾时,希望神物施展神力拯救百姓的急切心情,凸显出他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

4. 作品点评

笔力雄浑刚健、豪迈奔放,行文似波涛翻涌、诡谲奇幻,淋漓尽致地绽放出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姿与雄浑壮阔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先顿虎头,语句豪横。次入潭龙。

清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下一篇:宋·苏轼《过文觉显公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