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缥缈浮高栋":华清宫缥缈的楼阁高耸入云,
# 高栋:这里指华清宫一带的宫殿。,华清:长安骑山下的华清宫。
"上有缬林藏石瓮":上面有五彩斑斓的树林隐藏着石瓮。
# 林: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
"一杯此地初识君":在此地与你初次相识共饮一杯酒,
"千岩夜上同飞鞚":夜晚一同策马奔驰穿越层峦叠嶂。
"君时年少面如玉":你当时年少面容如玉般俊朗,
"一饮百觚嫌未痛":一饮百杯还嫌不够畅快淋漓。
# 痛:这里指痛快。
"白鹿泉头山月出":白鹿泉边山头升起明月,
"寒光泼眼如流汞":清冷的光辉泼洒入眼,如同流动的水银。
"朝元阁上酒醒时":在朝元阁上酒醒之时,
"卧听风鸾鸣铁凤":躺着聆听风穿过鸾铃、铁凤发出的声响。
"旧游空在人何处":昔日同游的地方还在,人却在哪里,
"二十三年真一梦":二十三年光阴真如一场梦。
"我得生还雪髯满":我侥幸生还已是满鬓雪白,
"君亦老嫌金带重":你也年老觉得金带过于沉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我们就像春社的燕子和秋天的鸿雁,
# 秋鸿:皆为侯鸟,往返迁徒。
"相逢未稳还相送":相逢尚未安稳又要分别相送。
"洞庭青草渺无际":洞庭湖与青草湖渺茫无边,
"天柱紫盖森欲动":天柱山和紫盖峰高耸林立仿佛将要移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湖南大地万古以来的悠长叹息,
"付与骚人发嘲弄":就交给文人墨客来抒发感慨吧。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追忆与友人陈睦二十三年前在华清宫的初识与交游,描写了二人年少时共饮千岩、夜登飞鞚的豪情,以及重逢时鬓发已白、宦海浮沉的沧桑,最终以洞庭湖的浩渺烟波作结,既表达了对旧友离别的不舍与人生无常的怅惘,又暗含对仕途漂泊的深沉喟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此句暗含陈睦出使高丽获赐仙花金带的典故,“金带”既实指陈睦官职象征的服饰,又借典故暗示其过往荣耀,以“嫌重”表现友人年老对仕途的疲惫,委婉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虚实结合:整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诗人回忆往昔与陈睦在华清池等地同游的场景,通过描绘昔日游览时的情景和感受,展现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后文现实的离别形成对照,“旧游空在”“雪髯满”“金带重”等写现实中的物是人非与二人的衰老,“社燕与秋鸿”写当下的离别,“洞庭青草”“天柱紫盖”是对潭州真实景物的想象描写,在现实与想象中,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比喻:“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该句把山间明月洒下的清冷光辉比作“流汞”流动的水银,水银晶莹、光亮且流动的特性,精准描摹出月光倾泻时的澄澈、耀眼与动态感,生动展现了月下泉边的清寂之美。
3. 分段赏析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描绘华清宫高耸入云、林木繁茂的景象,营造出悠远缥缈的氛围,为下文追忆往昔埋下伏笔。“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几句,回忆与陈睦初相识时,一同策马夜游、豪饮作乐的场景,刻画了友人年少俊朗、豪爽洒脱的形象,也展现出二人昔日的亲密情谊。“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诗人以细腻笔触描写昔日同游时的夜景与感受,白鹿泉边的月色、朝元阁上的风声,视听结合,意境优美,进一步渲染了往昔美好时光的惬意与难忘。“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笔锋一转,从回忆拉回现实,发出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饱含沧桑。“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写二人如今皆已年老,暗示岁月对人的改变,流露出岁月无情的喟叹。“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以“社燕”“秋鸿”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生聚散无常,此次送别更添无奈与不舍。最后“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湖南万古一长嗟,付与骚人发嘲弄”,描绘潭州的壮阔风光,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融合,以“万古长嗟”收束全诗,把对友人的不舍、对人生的感慨,托付给文人墨客,意味深长,余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