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én
zhī
tán
zhō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huá
qīng
piāo
miǎo
gāo
dòng
shàng
yǒu
xié
lín
cáng
shí
wèng
bēi
chū
shí
jūn
qiān
yán
shàng
tóng
fēi
kòng
jūn
shí
nián
shào
miàn
yǐn
bǎi
xián
wèi
tòng
bái
鹿
quán
tóu
shān
yuè
chū
hán
guāng
yǎn
liú
gǒng
cháo
yuán
shàng
jiǔ
xǐng
shí
tīng
fēng
luán
míng
tiě
fèng
jiù
yóu
kōng
zài
rén
chù
èr
shí
sān
nián
zhēn
mèng
shēng
huán
xuě
rán
mǎn
jūn
lǎo
xián
jīn
dài
zhòng
yǒu
shè
yàn
qiū
hóng
鸿
xiāng
féng
wèi
wěn
hái
xiāng
sòng
dòng
tíng
qīng
cǎo
miǎo
tiān
zhù
gài
sēn
dòng
nán
wàn
cháng
jiē
sāo
rén
cháo
nòng

译文

华清宫缥缈的楼阁高耸入云,上面有五彩斑斓的树林隐藏着石瓮。在此地与你初次相识共饮一杯酒,夜晚一同策马奔驰穿越层峦叠嶂。你当时年少面容如玉般俊朗,一饮百杯还嫌不够畅快淋漓。白鹿泉边山头升起明月,清冷的光辉泼洒入眼,如同流动的水银。在朝元阁上酒醒之时,躺着聆听风穿过鸾铃、铁凤发出的声响。昔日同游的地方还在,人却在哪里,二十三年光阴真如一场梦。我侥幸生还已是满鬓雪白,你也年老觉得金带过于沉重。我们就像春社的燕子和秋天的鸿雁,相逢尚未安稳又要分别相送。洞庭湖与青草湖渺茫无边,天柱山和紫盖峰高耸林立仿佛将要移动。湖南大地万古以来的悠长叹息,就交给文人墨客来抒发感慨吧。

逐句剖析

"华清缥缈浮高栋":华清宫缥缈的楼阁高耸入云,

# 高栋:这里指华清宫一带的宫殿。,华清:长安骑山下的华清宫。

"上有缬林藏石瓮":上面有五彩斑斓的树林隐藏着石瓮。

# 林: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

"一杯此地初识君":在此地与你初次相识共饮一杯酒,

"千岩夜上同飞鞚":夜晚一同策马奔驰穿越层峦叠嶂。

"君时年少面如玉":你当时年少面容如玉般俊朗,

"一饮百觚嫌未痛":一饮百杯还嫌不够畅快淋漓。

# 痛:这里指痛快。

"白鹿泉头山月出":白鹿泉边山头升起明月,

"寒光泼眼如流汞":清冷的光辉泼洒入眼,如同流动的水银。

"朝元阁上酒醒时":在朝元阁上酒醒之时,

"卧听风鸾鸣铁凤":躺着聆听风穿过鸾铃、铁凤发出的声响。

"旧游空在人何处":昔日同游的地方还在,人却在哪里,

"二十三年真一梦":二十三年光阴真如一场梦。

"我得生还雪髯满":我侥幸生还已是满鬓雪白,

"君亦老嫌金带重":你也年老觉得金带过于沉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我们就像春社的燕子和秋天的鸿雁,

# 秋鸿:皆为侯鸟,往返迁徒。

"相逢未稳还相送":相逢尚未安稳又要分别相送。

"洞庭青草渺无际":洞庭湖与青草湖渺茫无边,

"天柱紫盖森欲动":天柱山和紫盖峰高耸林立仿佛将要移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湖南大地万古以来的悠长叹息,

"付与骚人发嘲弄":就交给文人墨客来抒发感慨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陈睦知潭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送别友人陈睦赴任潭州知州而作的七言古诗。陈睦于嘉祐六年(1061年)考中进士,曾担任秘阁校理、监察御史等职,与苏轼情谊深厚。诗中先回忆两人昔日同游华清宫、白鹿泉的情景,又以“社燕秋鸿”的意象来表达人生聚散无定的感慨。苏轼还巧妙化用陈睦出使高丽时获赐仙花金带的典故,借此寄托对友人的期许,结尾则着力描绘潭州洞庭青草湖、天柱峰与紫盖峰的壮美风光。整首诗情感真切而深沉,充分展现出苏轼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睦于嘉祐六年(1061年)考中进士,仕途顺畅,官至直龙图阁。元丰年间,他以直龙图阁的身份跟随安焘出使高丽,因其出色表现获赐仙花金带,后来转任潭州知州。苏轼与陈睦交情甚笃,在其赴任之际写下此诗送别。诗中不仅回忆了两人早年一同游历的往事,还提及了陈睦出使高丽这一重要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追忆与友人陈睦二十三年前在华清宫的初识与交游,描写了二人年少时共饮千岩、夜登飞鞚的豪情,以及重逢时鬓发已白、宦海浮沉的沧桑,最终以洞庭湖的浩渺烟波作结,既表达了对旧友离别的不舍与人生无常的怅惘,又暗含对仕途漂泊的深沉喟叹。

2. 写作手法

用典:“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此句暗含陈睦出使高丽获赐仙花金带的典故,“金带”既实指陈睦官职象征的服饰,又借典故暗示其过往荣耀,以“嫌重”表现友人年老对仕途的疲惫,委婉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虚实结合:整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诗人回忆往昔与陈睦在华清池等地同游的场景,通过描绘昔日游览时的情景和感受,展现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后文现实的离别形成对照,“旧游空在”“雪髯满”“金带重”等写现实中的物是人非与二人的衰老,“社燕与秋鸿”写当下的离别,“洞庭青草”“天柱紫盖”是对潭州真实景物的想象描写,在现实与想象中,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比喻:“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该句把山间明月洒下的清冷光辉比作“流汞”流动的水银,水银晶莹、光亮且流动的特性,精准描摹出月光倾泻时的澄澈、耀眼与动态感,生动展现了月下泉边的清寂之美。

3. 分段赏析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描绘华清宫高耸入云、林木繁茂的景象,营造出悠远缥缈的氛围,为下文追忆往昔埋下伏笔。“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几句,回忆与陈睦初相识时,一同策马夜游、豪饮作乐的场景,刻画了友人年少俊朗、豪爽洒脱的形象,也展现出二人昔日的亲密情谊。“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诗人以细腻笔触描写昔日同游时的夜景与感受,白鹿泉边的月色、朝元阁上的风声,视听结合,意境优美,进一步渲染了往昔美好时光的惬意与难忘。“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笔锋一转,从回忆拉回现实,发出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饱含沧桑。“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写二人如今皆已年老,暗示岁月对人的改变,流露出岁月无情的喟叹。“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以“社燕”“秋鸿”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生聚散无常,此次送别更添无奈与不舍。最后“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湖南万古一长嗟,付与骚人发嘲弄”,描绘潭州的壮阔风光,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融合,以“万古长嗟”收束全诗,把对友人的不舍、对人生的感慨,托付给文人墨客,意味深长,余韵悠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

下一篇: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