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阶下笋芽生":新春时节,台阶下竹笋萌芽生长,
"厨里霜虀倒旧罂":厨房中秋日腌制的菜倒进大腹小口的瓶子。
"时绕麦田求野荠":时常在麦田寻找野荠菜,
# 野荠:荠儿菜。
"强为僧舍煮山羹":勉强为寺庙烹煮野菜羹汤。
# 山羹:山里的野味和蔬菜作的汤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菜园无雨水滋润不必哀叹,
"身与时违合退耕":自身所为与时俗相背应该隐退务农。
# 身与时违合退耕:自身所为与时俗相背应该隐退务农。
"欲看年华自有处":想要看时光流逝的痕迹,
"鬓间秋色两三茎":只需看我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
# 茎:量词根。,秋色:白发,由“霜鬓”引申。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新春笋芽”与“厨里霜齑”、“园无雨润”与“鬓间秋色”形成多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又点出了生活的艰难,突出了苏轼豁达的心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久旱无雨的菜园和清贫的生活,抒发了苏轼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退隐耕种的向往。
上一篇:宋·苏轼《喜刘景文至》
下一篇:宋·苏轼《丙子重九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