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y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pín
qióng
qiú
shí
guì
yíng
yíng
xīn
rén
shēng
pín
qióng
guāng
yīn
guò
xián
nán
jīn
xìng
zài
qióng
jiān
suī
zài
cháo
tíng
shān
kàn
xuě
xún
huā
wán
fēng
yuè
luò
yáng
chéng
nián
xián

译文

穷困潦倒时为衣食奔波不已,富贵显达后又为名利劳心费神。人生在世若非贫困便是富贵,时光匆匆而过,闲适的生活实在难得。如今我有幸处于贫富之间,虽在朝廷任职却不必隐居山林。观赏雪景、寻觅花丛、玩赏清风明月,我在洛阳城里已享受了七年悠闲时光。

逐句剖析

"贫穷汲汲求衣食":穷困潦倒时为衣食奔波不已,

"富贵营营役心力":富贵显达后又为名利劳心费神。

"人生不富即贫穷":人生在世若非贫困便是富贵,

"光阴易过闲难得":时光匆匆而过,闲适的生活实在难得。

"我今幸在穷富间":如今我有幸处于贫富之间,

"虽在朝廷不入山":虽在朝廷任职却不必隐居山林。

"看雪寻花玩风月":观赏雪景、寻觅花丛、玩赏清风明月,

"洛阳城里七年闲":我在洛阳城里已享受了七年悠闲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不同境遇下人们的状态,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珍视。通过对比贫穷者为衣食奔波和富贵者为名利操劳,突出自己处于贫富之间能享受闲适时光的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诞生于白居易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敢于仗义执言,触怒权贵而被贬。此后,他的人生态度发生转变,开始追求“中隐”之道——既不远离尘世,也不过分追逐名利。到了晚年,白居易长期居住在洛阳(约829-846年)。这段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愈发平和恬淡,常常通过“闲吟”的方式,记录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在诗中,他写道“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生动描绘了自己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的生活状态:虽然还保留着官职,却不用卷入朝堂纷争,过上了半官半隐的自在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述怀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中人们为名利所累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当下闲适生活的满足与珍惜。既有对人生匆匆、时光易逝的轻叹,又有对自身处境的一种庆幸与安然。

2. 写作手法

对比:“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将穷人“汲汲求衣食”的生存困境与富人“营营役心力”的精神束缚形成鲜明对照。穷人迫于生计为温饱奔波,富人困于名利而耗尽心力,二者虽境遇悬殊,却同样深陷生活枷锁,凸显无论贫富皆不得闲的无奈现实。前四句描述世人“不富即贫穷”的世俗生存循环,与后四句诗人“幸在穷富间”的理想状态形成反差。世俗中人们或为生存挣扎,或为名利操劳,无暇享受时光;而诗人处于“中隐”之境,在洛阳“看雪寻花玩风月”,悠然自得,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心境。

3. 分段赏析

“贫穷汲汲求衣食”:以直白笔触描绘穷人的生存困境,“汲汲”叠词生动展现其为温饱奔波、急切谋生的状态,奠定生活艰辛的基调。“富贵营营役心力”:与上句形成工整对仗,用“营营”刻画富人追逐名利、耗尽心力的模样,暗示财富带来的并非自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束缚。“人生不富即贫穷”:用质朴语言道出人生非贫即富的现实,将复杂的人生境遇凝练为简洁判断,暗含对世俗生存状态的无奈。“光阴易过闲难得”:转折强调在贫富循环中,自由闲适的时光转瞬即逝,“易过”感叹岁月匆匆,凸显世人困于世俗、无暇自适的遗憾。“我今幸在穷富间”:笔锋突转,自述处于贫富之间的特殊状态,暗含对当下处境的庆幸,为后文的闲适生活做铺垫。“虽在朝廷不入山”:点明“中隐”生活的核心——虽居官场,却无需卷入纷争,巧妙平衡为官与隐逸,展现超脱的处世哲学。“看雪寻花玩风月”:以“看雪”“寻花”“玩风月”三个诗意场景,具象化闲适生活的雅致与惬意,画面感十足。“洛阳城里七年闲”:“七年”明确时间跨度,强调闲适生活的持续性,直接抒发对洛阳岁月中悠然自在、远离喧嚣的满足与珍惜,呼应前文对“闲”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白居易创作的众多诗歌中,这首诗与《闲居》《醉吟先生传》是作为其闲适诗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生动展现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志趣与精神世界。到了宋代,苏轼写下“闲吟绕屋扶疏句”,陆游也有“闭门闲吟”的诗句,这些创作都能看到白居易闲适诗风的影子。明清时期的诗歌评论家认为,这些作品不仅是白居易闲适诗风的典范,更是中唐社会文化风貌的生动写照,从中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斋居》

下一篇:唐·白居易《西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