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东风浪接天":江面上东风吹拂波浪仿佛连接着天空,
# 江上东风:谓长江江面上刮起东风。
"苦寒无赖破春妍":难忍的严寒毫无办法地冲破了春天的美好景致。
# 无赖破春妍:毫无道理地将春天的明媚打破。,苦寒:突然而至的严寒。
"试开云梦羔儿酒":试着打开云梦出产的羔儿酒,
# 云梦羔儿酒:云梦所产的羔儿酒。云梦,古地名,大致在今湖北孝感附近。羔儿酒,王文诰注云:“即今之羊羔酒。”此处泛指美酒。
"快泻钱塘药玉船":畅快地将酒倒入钱塘产的药玉酒杯中。
# 快泻:快速倾倒。
"蚕市光阴非故国":蚕市的时光已不是原来的家乡模样,
# 光阴非故国:谓黄州的集市风俗与故乡之蚕市完全不同。,蚕市:蜀中风俗,春季里村市聚为欢乐,买卖蚕具兼及花木、果品、药材等杂物。
"马行灯火记当年":马行街的灯火让人记起过去的岁月。
# 马行:施元之注云:“马行在汴京旧城之东北隅,盖需马之区,百贾之所会也。”
"冷烟湿雪梅花在":寒冷的烟雾和湿润的白雪中梅花依然绽放,
"留得新春作上元":留住这初春的景致来迎接上元节。
# 上元:上元节,又叫元宵节、灯节,古代传统节日名,在每年正月的十五日。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的七言律诗,借江上东风、浪涛、冷烟、湿雪、梅花等春日景象,以及对蚕市、马行灯火等往昔场景的回忆,写出了身处异乡的漂泊之感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铺陈:“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先铺陈江上东风、浪涛及苦寒中春景初显的景象,勾勒出春日江景的壮阔与清冷交织之态;“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接着写开酒、畅饮的动作,展现当下的行为。首尾呼应:“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开篇以江上东风、浪涛及苦寒中初显的春景起笔,“破春妍”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初现;“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结尾则以冷烟湿雪中依然绽放的梅花,点出新春得以留存。首尾两句形成呼应,前者的“破春妍”为后者的“留得新春”埋下伏笔,后者的梅花则是“春妍”的具体体现。这种呼应展示了春天在苦寒中逐渐显露并得以延续的过程,也表达了诗人在时光流转与环境变化中,对新春生机得以留存的欣慰。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以开阔又略带萧瑟的景象开篇。“江上东风浪接天”勾勒出江面上东风吹拂,波浪汹涌仿佛与天相连的壮阔画面;“苦寒无赖破春妍”则写出严寒毫无顾忌地破坏了春天的美好景致,春景初现却被寒气侵扰。这两句既展现了江景的浩渺,又透着一丝对春景被破坏的惋惜。颔联“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转向具体的活场景。“试开云梦羔儿酒”写出打开产自云梦的羔儿酒时的期待;“快泻钱塘药玉船”则描绘出将酒畅快倒入钱塘药玉酒杯的动作,透着几分洒脱。颈联“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由眼前的生活延伸到对过往的回忆。“蚕市光阴非故国”写出如今蚕市的时光已和家乡的模样不同,带着些许物是人非的感慨;“马行灯火记当年”则以马行街的灯火为引子,唤起对过去岁月的记忆。这两句通过今昔对比,将对过往的怀念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情感真挚而不浓烈。尾联“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以坚韧的景象收束全诗。“冷烟湿雪梅花在”描绘出在冷烟和湿雪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傲然绽放的画面,透着顽强的生机;“留得新春作上元”则写出梅花留住初春景致,为上元节增添生机的意味。这两句以梅花的坚韧为核心,传递出对美好景致的期待。
4. 作品点评
全诗情绪沉闷,即便作者强作潇洒,又是迎客又是斟酒,席间却毫无笑语欢颜,足见其愁苦之深重。苏轼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无论身处京城,还是杭州、密州、黄州,乃至后来的惠州、儋州,都时常思念家乡。这首诗中“蚕市”那句,读来实在令人心碎落泪。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答子由》
下一篇:宋·苏轼《登望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