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yàn
shǔ
duō
yīng
xiàng
yōng
yín
gōu
xiù
shū
tōng
zhī
duī
àn
wén
shū
mǎn
wèi
xiá
kāi
xuān
yàn
zhōng
miàn
xīn
kōng
zhào
shuǐ
chéng
tóu
gāo
liǔ
màn
yáo
fēng
cáo
shì
zūn
xián
shì
shuí
qián
yán
huà
gōng

译文

因为厌恶暑热大概一直都很慵懒,书法优美、文辞秀丽的诗句更加流畅通达。也知道你桌案上堆满了文书,没有闲暇在窗前挥毫泼墨。湖面上新生的荷花白白地映照在水中,城头上高高的柳树随意地在风中摇曳。官场之事并非尊崇贤能的事情,谁能把前面这些话告诉大自然?

逐句剖析

"厌暑多应一向慵":因为厌恶暑热大概一直都很慵懒,

"银钩秀句益疏通":书法优美、文辞秀丽的诗句更加流畅通达。

"也知堆案文书满":也知道你桌案上堆满了文书,

"未暇开轩砚墨中":没有闲暇在窗前挥毫泼墨。

"湖面新荷空照水":湖面上新生的荷花白白地映照在水中,

"城头高柳漫摇风":城头上高高的柳树随意地在风中摇曳。

"吏曹不是尊贤事":官场之事并非尊崇贤能的事情,

"谁把前言语化工":谁能把前面这些话告诉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子由》是北宋苏轼写给弟弟苏辙(字子由)的七言律诗。诗中饱含对弟弟的关怀及自身的感慨。写作手法上,运用情景交融与直抒胸臆。开篇设想弟弟因暑热慵懒但文思不减。接着写知晓弟弟公务繁忙,无暇创作。然后描绘湖荷柳风之景,暗示闲适难求。尾联直斥官场不尊贤。首联体现兄弟相知,颔联突出公务繁重,颈联借景抒情,尾联抒发愤懑。整首诗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展现苏轼对弟弟的关心及对官场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描绘湖面上新荷空自照水、城头高柳随意摇风的景象,以自然之景的闲适,衬托出苏辙公务繁忙无暇欣赏的无奈,以及诗人对官场束缚人的愤懑,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直抒胸臆:“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直接表明官场并非尊崇贤能之所,将自己对官场现状的不满与无奈直白地抒发出来,情感强烈。

2. 分段赏析

首联“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苏轼想象弟弟苏辙因厌恶暑热可能变得慵懒,但书法与文辞却愈发流畅。这既体现出苏轼对弟弟的了解,也侧面反映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从对弟弟日常状态的设想切入,亲切自然。颔联“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诗人明确知晓弟弟桌案堆满文书,忙碌得没时间在窗前创作,生动描绘出苏辙公务的繁重,表达了对弟弟辛苦的关怀。颈联“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湖面上新荷映照湖水、城头高柳随风摇曳的美好景色。然而,这样的闲适之景,苏辙却无暇欣赏,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对官场忙碌生活的无奈。尾联“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诗人直接抒发感慨,批判官场并非重视贤能的地方,心中的愤懑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下一篇:宋·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