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百舌呼春风":躺在床上听到百舌鸟欢快地啼叫,仿佛在呼唤着春风,
"起寻花柳村村同":起身去寻找花柳,发现每个村庄都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城南古寺修竹合":城南的那座古老的寺庙周围,修长的竹子环绕着,
"小房曲槛欹深红":小房子旁边曲折的栏杆边,斜倚着深红的花朵。
"看花叹老忆年少":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不禁感叹自己已经年老,回忆起年少时的美好时光,
"对酒思家愁老翁":面对着美酒,思念起远方的家乡,满心都是作为一个老翁的忧愁。
"病眼不羞云母乱":自己年老病眼,也不因为眼前事物像云母般纷乱而感到羞愧,
"鬓丝强理茶烟中":在茶烟中勉强梳理着自己斑白的鬓发。
"遥知二月王城外":遥想在二月的王城外,
"玉仙、洪福花如海":玉仙、洪福等地一定是鲜花盛开如同大海一般。
"薄罗匀雾盖新妆":女子们穿着轻薄的罗衣,如同薄雾笼罩,化着新妆,
"快马争风鸣杂珮":骑着快马在风中奔驰,身上的各种玉佩发出清脆的声响。
"玉川先生真可怜":玉川先生真是可怜啊,
"一生耽酒终无钱":一生喜爱喝酒却始终没有钱。
"病过春风九十日":自己在病中度过了整个春天的九十天,
"独抱添丁看花发":独自抱着孩子看着花朵开放。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遥知二月王城外”由眼前春景联想京城花海,虚实交错中拓展诗意空间,体现苏轼“以诗为画”的想象力。想象:“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诗人遥想二月时王城外玉仙、洪福寺花如海的景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安国寺之景,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向往。对比:“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将年少时的时光与如今衰老的自己进行对比,同时将寻春的喜悦与对家乡的思念忧愁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借景抒情:“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攲深红”,诗人通过描写安国寺中修竹环绕、小房曲槛旁花朵艳丽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借此抒发自己寻春时的感受,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然、含蓄。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
下一篇:宋·苏轼《白鹤吟留钟山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