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yuè
èr
shí
wēi
xuě
huái
怀
yóu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yáng
jiǔ
yuè
tiān
wēi
xuě
zuò
xiāo
tiáo
suì
xīn
duǎn
sòng
hán
zhēn
chǔ
lěng
guān
shì
shēn
chóu
cháng
bié
hòu
néng
xiāo
jiǔ
bái
qiū
lái
shàng
zān
jìn
mǎi
diāo
qiú
kān
chū
sài
chéng
chuán
wèn
西
chēn

译文

凤翔九月里就降下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白发几根。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逐句剖析

"岐阳九月天微雪":凤翔九月里就降下小雪,

# 岐阳:即指凤翔。

"已作萧条岁暮心":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

"短日送寒砧杵急":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

# 砧杵:捣衣石与捶衣的棒槌。

"冷官无事屋庐深":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

# 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杜甫《醉时歌》有“诸公滚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之句,谓郑虔任广文馆博士,旧注说太守陈公命苏轼兼府学教授,故用冷官事,误。陈公弼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方接替宋选任凤太守,本诗则作于嘉祐七年。

"愁肠别后能消酒":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

"白发秋来已上簪":秋来头上已添白发几根。

"近买貂裘堪出塞":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

"忽思乘传问西琛":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 忽思乘传问西琛:化用齐桓公伐楚事。《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楚使曰:“尔贡包茅不入(指不纳贡),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渗酒)寡人是征《索取》”此处谓诗人想出使西夏,使其臣服,纳贡于宋王朝。乘传:古代站用四匪下等马拉的车,此泛指车马。传:传车。琛:珍宝,《诗·鲁颂洋水》“慢彼准夷来献其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七言律诗。诗以秋日岐山微雪起笔,奠定萧瑟基调。运用秋日微雪、短日寒砧、白发秋生等意象,展现愁绪、别离伤感与世事忧虑,情感真挚。首联与颔联开篇描绘秋日岐山微雪之景,渲染出清冷氛围。后续借短日寒砧等景象,从视觉、听觉角度勾勒出一幅寂寥画面,既点明时节,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闷。颈联与尾联以白发秋生等细节,深入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对弟弟的思念在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中愈发深沉,同时也蕴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此诗围绕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展开,借景抒情,在描绘秋日景致中,融入自身的孤寂、对别离的伤怀以及对人生世事的忧虑,表达了手足情深与内心的怅惘。采用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秋景描绘;善用意象,如微雪、寒砧等,增强情感表现力;以景语起笔,景中含情,层层递进,深化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由苏轼创作。苏轼与苏辙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同为同榜进士,嘉祐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获宋仁宗激赏。后苏轼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兄弟俩在郑州西门外首次分别,当时苏轼曾赋诗寄弟,表达惜别与劝诫之意。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苏轼在凤翔签判任上,九月二十日天降小雪,诗人触景生情,因对弟弟的思念,遂作此诗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描绘了九月二十日岐阳微雪的景象,营造出萧瑟、冷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在岁暮时节的孤寂之感,从“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可感受其清冷处境。表达了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怀念,如“愁肠别后能消酒”;还流露出时光易逝、自己白发已生的感慨,以及对边关事务的关切。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瑟岁暮心”,以九月岐阳微雪之景,营造出萧瑟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如岁暮般的孤寂之感;“短日送寒砧杵急”,借助冬日短暂、寒意逼人、急促的砧杵声,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抒发内心的愁绪。用典:“忽思乘传问西琛”一句运用典故,“乘传”“问西琛”表示诗人渴望像使者一样乘车出使,去慰问西蕃,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虽处闲官,却仍心系国家,渴望报国的情怀。直抒胸臆:“愁肠别后能消酒”直接表明分别后愁绪满怀,只能借酒消愁,直白地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和别后的愁苦。细节描写:“白发秋来已上簪”通过白发爬上发簪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因时光流逝、思念愁苦而衰老的状态,表达了岁月沧桑之感。

3. 分段赏析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瑟岁暮心”开篇点明地点(岐阳)与时间(九月),描绘了微雪飘落之景。一个“已”字,强调诗人心中的萧瑟之感如同岁暮般浓重,借景抒情,奠定全诗孤寂凄凉的基调。“微雪”这一意象,营造出清冷氛围,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惆怅。“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短日”“寒”点明冬日白昼短暂且寒冷的特点,“砧杵急”以急促的捣衣声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冷官”“屋庐深”写出诗人身为闲官,在深屋中的孤寂状态,侧面烘托出他内心的落寞与对弟弟的思念。“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愁肠”直接点明分别后的愁苦情绪,“能消酒”表明只能借酒消愁,凸显思念之深。“白发秋来已上簪”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因与亲人离别日久,忧愁使诗人过早生出白发,抒发了岁月流逝、离人易老的感慨。“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近买貂裘”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却引出“堪出塞”的想法,表明诗人渴望奔赴边疆。“忽思乘传问西琛”借用《左传》典故,委婉又坚定地表达出诗人抗击西夏、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是对弟弟的激励,使诗歌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杭人裴维甫》

下一篇:宋·苏轼《送杨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