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6
宿
shǒu
mén
xīng
chén
gǎn
gāo
shēng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译文

夜晚投宿在乌牙寺,抬起手仿佛就能摸到天上的星辰。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逐句剖析

"夜宿乌牙寺":夜晚投宿在乌牙寺,

# 乌牙寺: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爱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云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来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蛇,深潭有****,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雨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圆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

"举手扪星辰":抬起手仿佛就能摸到天上的星辰。

"不敢高声语":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乌牙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描绘诗人夜宿乌牙寺时,伸手似能触摸星辰,因怕惊扰天上仙人而不敢高声言语的奇妙情景。开篇点明夜宿地点,为后文奇思妙想铺垫;后两句进一步渲染氛围,将山寺之高、诗人心境生动展现。此诗以简洁语言营造出空灵、奇幻意境,充分体现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乌牙寺》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李白一生喜好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当他行至黄梅县时,听闻此地有一座乌牙山,山上僧舍堂宇宏壮。怀着对自然与寺院清幽氛围的向往,李白登上乌牙山并夜宿于此。北宋王得臣在《尘史》中记载,曾有后人在乌牙山寺梁间发现题有“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布衣李白”的小诗。光绪二年出版的《黄梅县志》也有相关记载,与《尘史》基本吻合,且《李白诗全集》卷二十五(补遗)及《诗词大全》中均载有类似诗作《题峰顶寺》。由此可见,李白在游历黄梅县乌牙山时,被乌牙寺所处地势之高深深震撼,夜宿寺中,伸手似能触摸星辰,这种奇妙的体验与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遂挥笔写下此诗,以记录下这一独特的经历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夜宿乌牙寺”,简洁明了地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交代了自己在夜晚投宿于乌牙寺这一事件,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举手扪星辰”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乌牙寺所处地势之高,仿佛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天上的星辰,强烈地突出了乌牙寺的高耸入云,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这一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带有奇幻色彩。第三句“不敢高声语”,细致地刻画了诗人此时的心理状态,因为身处如此高的地方,仿佛离天很近,所以不敢大声说话,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高和环境的神秘。尾句“恐惊天上人”则点明了不敢高声语的原因,是害怕惊扰到天上的仙人,通过想象,将诗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更加空灵,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乌牙寺时的那种震撼与小心翼翼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

下一篇:唐·杨衡《春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