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乌牙寺":夜晚投宿在乌牙寺,
# 乌牙寺: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爱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云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来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蛇,深潭有****,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雨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圆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
"举手扪星辰":抬起手仿佛就能摸到天上的星辰。
"不敢高声语":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句“夜宿乌牙寺”,简洁明了地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交代了自己在夜晚投宿于乌牙寺这一事件,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举手扪星辰”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乌牙寺所处地势之高,仿佛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天上的星辰,强烈地突出了乌牙寺的高耸入云,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这一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带有奇幻色彩。第三句“不敢高声语”,细致地刻画了诗人此时的心理状态,因为身处如此高的地方,仿佛离天很近,所以不敢大声说话,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高和环境的神秘。尾句“恐惊天上人”则点明了不敢高声语的原因,是害怕惊扰到天上的仙人,通过想象,将诗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更加空灵,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乌牙寺时的那种震撼与小心翼翼的心境。
上一篇:唐·钱起《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
下一篇:唐·杨衡《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