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老卧江海":沦落老人病卧江湖,
"再欢天地清":春天再到,心绪欢欣。
"病闲久寂寞":又病又闲,最是孤独寂寞,
"岁物徒芬荣":纵然万物欣欣,也使人伤心。
"借君西池游":今天到你的西池一游,
"聊以散我情":借它的美景,抒发我郁闷的心情。
"扫雪松下去":把残雪扫到古松下面去,
"扪萝石道行":在石径攀折几枝萝藤把玩。
"谢公池塘上":可喜的是谢公池塘傍边,
"春草飒已生":已经长出绿草尖尖。
"花枝拂人来":花枝招展牵缠我的衣襟,
"山鸟向我鸣":山鸟也鸣叫着与我调情。
"田家有美酒":最高兴的是,你家的酒酿得好,
"落日与之倾":味美香浓,我们喝,一直喝到太阳醉倒。
"醉罢弄归月":醉了没有关系,有月亮陪着回家,
"遥欣稚子迎":半路上还有小儿子会来接我,高兴,很高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游谢氏山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出游诗。诗的前半部分(“沦老卧江海……聊以散我情”)描写了诗人久病闲居的寂寞,以及借游谢氏山亭以排遣郁闷之情。后半部分(“扫雪松下去……遥欣稚子迎”)则通过描写谢氏山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如春草、花枝、山鸟等,以及与田家共饮美酒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愉悦。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通过对春草、花枝、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从寂寞到愉悦的情感转变。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色,“春草飒已生”,又有动态的场景,如“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对比: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久病闲居的寂寞,后半部分则写游历山亭时的愉悦,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对诗人心情的慰藉。
3. 分段赏析
第一联:“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诗人以“沦老卧江海”开篇,表达了自己年老体弱、久居江海之滨的无奈与寂寞。“再欢天地清”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清新的向往和内心的愉悦。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寂寞到愉悦的情感转变。第二联:“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病闲久寂寞”进一步描写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因病久居,生活单调,内心寂寞。“岁物徒芬荣”则写出了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第三联:“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诗人通过“借君西池游”引出游览谢氏山亭的目的,表达了希望通过游历山亭来排遣内心的寂寞。“聊以散我情”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初衷,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第四联:“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扫雪松下去”描写了诗人在山亭周围的活动,扫去松树下的积雪,准备游览。“扪萝石道行”则展现了诗人沿着石道前行,攀援藤萝的生动场景。这一联通过描写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愉悦。第五联:“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谢公池塘上”化用了谢灵运的典故,诗人站在谢公池塘边,感受到春草的生机。“春草飒已生”则描写了春草随风摇曳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六联:“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花枝拂人来”描写了花枝随风摆动,轻轻拂过行人的场景,充满了动感。“山鸟向我鸣”则描写了山鸟的鸣叫,为画面增添了生机。这一联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美好。第七联:“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田家有美酒”描写了诗人与山亭附近的农家共饮美酒的情景。“落日与之倾”则写出了诗人与农家在落日余晖中共饮的惬意与欢乐。这一联通过描写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八联:“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醉罢弄归月”描写了诗人在醉酒后,欣赏着月色归去的情景。“遥欣稚子迎”则写出了诗人想象中家中稚子迎接自己的温馨画面。这一联以温馨的画面收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上一篇:唐·白居易《哭王质夫》
下一篇:唐·李商隐《杂曲歌辞·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