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huái
怀
zèng
nán
líng
cháng
zà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5
suì
xīng
hàn
nián
fāng
shuò
jiàn
míng
zhǔ
tiáo
xiào
dāng
shí
rén
zhōng
tiān
xiè
yún
lín
suì
jiāng
cháo
shì
guāi
jiāo
guò
mén
qiū
cǎo
shàng
jiē
dāng
shí
xīn
xié
zhì
jiǔ
líng
xiāo
tái
huān
wèi
céng
xiē
dòng
bái
zhù
shān
huí
tiān
mén
yuè
wèn
xīn
zhōng
shì
wèi
jūn
qián
zhì
jūn
kàn
cái
néng
zhòng
shèng
yóu
xiǎo
ān
bēi
yún
nán
yuè
zhōng
pín
sàng
shī
cǎo
shā
hàn
zhāng
bīng
duó
yún
zhì
jīn
西
èr
liú
xuè
yōng
jiāng
shī
jiàng
qín
lüè
yuán
kuí
xián
yáng
tiān
xià
shū
lěi
suì
rén
suī
yǒu
shù
dǒu
pán
lài
zǎi
héng
chí
jūn
wèi
fēng
suǒ
yòng
jiā
fāng
lái
guī
shuāng
jīng
zhuàng
shì
lèi
mǎn
zhú
chén
ān
cuō
tuó
shēn
shì
wéi
zhōng
dāng
miè
wèi
bàng
shòu
rén

译文

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上了门前的台阶。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逐句剖析

"岁星入汉年":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

# 岁星入汉年:岁星二句: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故名岁星。方朔,即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传说他是岁星下凡的人。《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及《东方朔别传》云:“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载!’惨然不乐。”此李白以东方朔自喻。入汉年,见明主,皆指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见玄宗。

"方朔见明主":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调笑当时人":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

# 调笑当时人:调笑二句:云雨,咸本作雪雨。误。《诗经》毛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后因以云雨喻恩译,二句谓供奉翰林时,因调侃嘲笑时臣被放还,未能沾君恩泽。

"中天谢云雨":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一去麒麟阁":一旦离开了翰林院,

# 麒麟阁:《三辅黄图·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阁在未央宫中。此借唐翰林院。

"遂将朝市乖":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 朝市乖:朝市,朝廷与京城市肆。乖,分离。

"故交不过门":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

"秋草日上阶":秋草日渐长上了门前的台阶。

"当时何特达":当今您却特别通达,

# 当时何特达:当时二句:当时,当今。特达,特出不群。《文选》卷五一王褒《四子讲德论》:“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谐,合。此二句谓当今唯有你常赞府特出不群,能与我友好心谐。

"独与我心谐":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置酒凌歊台":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

# 凌歊台:在当涂城北黄山。

"欢娱未曾歇":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歌动白纻山":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

# 白纻山:在当涂城东五里。胡本作白纻曲。

"舞回天门月":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 天门:即天门山,在当涂城西南三十五里。

"问我心中事":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

"为君前致辞":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君看我才能":您看我的才能,

"何似鲁仲尼":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 何似:朱本作何如。

"大圣犹不遇":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

"小儒安足悲":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 小儒:朱本注:“小儒者,白自谓也。”

"云南五月中":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

# 云南五月中:云南二句:《新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诸葛亮《出师表》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泸,泸江,在今四川、云 南交界处。此二句用《出师表》语。

"频丧渡泸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毒草杀汉马":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

"张兵夺云旗":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 张兵夺云旗:张兵,强兵。《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杜注:“张,强也。”秦旗,与上句“汉马”皆借指唐军。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云旗。

"至今西二河":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

# 西二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当作洱。”今据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叶榆泽。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因湖形如耳得名。

"流血拥僵尸":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将无七擒略":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

# 七擒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如何?’获对曰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朱本作七禽略。

"鲁女惜园葵":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 鲁女惜园葵:《列女传·仁智传》:“鲁漆室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女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逸驰走,践吾葵 ,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奸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此句谓百姓忧国家有难,使百姓遭殃。

"咸阳天下枢":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

# 咸阳天下枢:咸阳,代指长安。天地枢,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天下枢 。《文选》卷三一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李善注:“《战国策》:范子见秦王,曰:今韩魏,天下之枢也。”高诱曰:“枢,要也。”

"累岁人不足":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 人不足:指贫民粮食不足。

"虽有数斗玉":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

"不如一盘粟":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 一盘:咸本作一杯。

"赖得契宰衡":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

# 契宰衡:《史证·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女戎]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宰衡,即宰相。此处喻杨国忠。

"持钧慰风俗":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 持钧:《淮南子·原道》注:“钧,陶人作瓦器法,下转旋者。”古人常以陶钧喻治理国家。持钧即秉持国政。

"自顾无所用":我看自己无所用世,

"辞家方来归":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 方来归:咸本作方求归。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

"泪满逐臣衣":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因此我睡不安席,

"蹉跎身世违":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 身世违: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因身违。

"终当灭卫谤":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

# 卫谤:朱本注云:“卫谤者,孔子见卫南子也。”《论语·雍也》朱熹《集注》:“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遭谤,故有此语。

"不受鲁人讥":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 鲁人讥:朱本注云:“鲁人讥者,叔孙、武叔毁仲也。”《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此亦指灭谤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李白与来当涂的常赞府歌舞同欢后写下此诗相赠,既抒发了对时局国事的忧思,也倾诉了自身抱负难展的苦闷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代著名李诗注家王琦认为,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安旗和薛天纬的《李白年谱》也确认是这个时间,记载李白当时在安徽南陵游玩时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怀诗。全诗以与南陵常赞府的交游为切入点,既描绘了凌歊台歌舞欢宴的纵情场景,又穿插云南战事惨败、长安饥馑遍野等时局图景,更以东方朔自喻、孔圣自况的典故,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家国忧思熔铸一体,展现了李白在盛世危机中士人精神的典型矛盾。

2. 分段赏析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起势突兀。传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既然是星宿下凡来辅佐贤明君主,那肯定是要为天下太平建立一番大事业,和普通人不一样。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史书记载,东方朔为人滑稽幽默,汉武帝只把他当作逗乐的俳优看待。说他“调笑当时人”,意思是东方朔不仅爱戏弄同僚,连汉武帝这样的最高统治者也敢开玩笑。“中天谢云雨”,说的是东方朔离开朝廷。“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意思是一旦离开了朝廷,就和朝廷、热闹的市集这些人多的地方隔绝了。“故交不过门”,在那个世态炎凉的古代社会,一旦免官离开朝廷,朋友客人都会渐渐疏远,就连以前关系很好的朋友,也不再登门拜访。“秋草日上阶”,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因为故旧疏远,家里变得冷冷清清,台阶上都长满了秋草的景象。诗人简单讲完东方朔的经历后,很自然地评论了一句“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这位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后来的漫长岁月里,都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找不到知己,只有我和他心意相通。一个“独”字,就表明我和他是跨越千年的知己。“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这里诗人写了和常赞府的交往。两人在凌歊台上摆下酒席,开心地喝酒,尽情享受欢乐,一直没停下来。“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具体描绘了两人欢娱的场景,从这里就能想象出当时有多欢乐。两人交往得很愉快,情意相投。这时,常赞府很自然地问起诗人心里的事,于是诗人就“为君前致辞”,把心里的话、满腔的愤懑都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就像诗人在另一首诗里写的“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一样。“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这四句,是诗人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前面诗人把自己比作东方朔,写了自己怀才不遇,在这里又借孔子的例子来安慰自己。这些话看似是自我安慰,其实字里行间都藏着深深的辛酸。因为李白后期思想深刻,目光长远,他没有只盯着自己的遭遇来抒发情感,而是关注着当时的国家大事。诗人写到了战争:“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根据史书记载,天宝年间,唐朝政府两次派兵去攻打云南的少数民族,在西洱河打仗,结果两次都大败。“将无七擒略”,意思是主将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没有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稳操胜券的谋略,所以只能失败。“鲁女惜园葵”,说的是鲁国漆室邑有个女子的故事,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老百姓都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可统治者却好大喜功,总想着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接着,诗人又写到了饥荒:“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这几句诗根据京城的特点,描绘出了饥荒时悲惨的景象。“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意思是希望能有像契那样的贤明宰相,出面来稳定局势,安抚百姓。最后,诗人又说到了自己:“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尽管当时国家正需要人才,自己也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可却不被重用,没办法,只能离开家,在江湖上漂泊游历。“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心中的忧虑让诗人头发变得像秋霜一样白,泪水浸湿了衣裳。但这份忧虑不是因为自己政治上不得志,而是因为看透了现实。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前一年,所以这份忧虑就更有深意了。而且,“以此不安席”,诗人因为忧虑得坐立难安,“蹉跎身世违”,只是因为不愿意和这黑暗的世道同流合污,才虚度了时光,一事无成。不过,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这里用了孔子的典故,诗人表示要向孔子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学问,消除世人的指责和嘲笑。“终当”这两个字,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决心。

3. 作品点评

细读整首诗,正如标题“书怀”所示,作者开诚布公地吐露心声。他将朝政昏暗、军队涣散、百姓生活艰难与自己得不到重用的苦闷交织在一起,让这种情感更有力量。字里行间不仅有强烈不满,还隐隐透露出对前途的忧虑,仿佛预见到未来可能遭遇的不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是年(按:指天宝十三载)六月,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伐云南蛮,至西洱河,举军陷没。又关中自去秋水旱相继,人多乏食,诏出太仓米一百万石,贱粜以济贫民。太白所谓‘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秦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盘玉,不如一斗粟。’正言是年事。

王琦《李太白文集》

# 按诗中称:‘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未归。’是白之南游宣城,乃只身而来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

# 《登黄山凌歊台》诗所云“‘云南喧鼓鼙’与《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所云‘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同指一事。”“则此首(《登黄山凌歊台》)之作应在《赠南陵常赞府》诗之前。

詹本云

# 此(首段十句)白书怀以赠常赞府,忧时荒兵乱,而己之不能用也。古之贤士隐于下位者以自比。云岁星降于汉廷之时,乃是方朔见于武帝之日,待诏金门而诙谐不羁,调笑时人而混迹俳忧,沾恩泽不久,辞帝阁而远游,遂与朝市而相乖矣。故旧疏而往来少,秋草生而阶除冷。玩世不恭之意,固自若也,可谓特出不群之士矣。斯人也,独与我心有相契者,当今流俗之辈,何足以知之乎?”又云:“此(第二段十句)言与常赞府相会而燕乐也。置酒于凌歊之台,以极欢乐之意,歌动白纻之山,舞回天边(按:当是门字)之月,我有所怀,君知之乎?君如问我,我当具陈:夫士之遇与不遇,有命存焉。君观我之才能,较于孔子为何如乎?以孔子大圣,尚且不遇,况我之为小儒者乎?小儒不遇,分所宜然,何足悲也。”又云:“(第三段二十二句)承上言我之不遇,固不足惜,所可惜者,天下之事尔。云南拒命,以乱一方,大暑行师,全军覆灭,流血僵尸,至今填于西洱之河。为将帅者,无有制胜之谋,祸及小民,虽是园蔬,亦不能保,未免有饥馑之忧矣。夫京师者,天下之根本也。累岁不登,谷价腾涌,仍恐根本不固,四方因以动摇。所赖者,贤宰相运斡旋之力也。今幸后契在位,持衡秉钧,以安风俗,将以致太平之治。顾我菲材,一无所用,辞家未归,亦图寸进。不意蹉践岁月,以成衰老,窜逐流离,不胜哀苦,以此夜卧不安,耿耿中情,与世多相违也。然用舍之机,虽系乎人,而自修之力,则由乎己。我当取法孔子,反求诸己,终灭卫人之谤,不受鲁人之讥。斯可也,岂宜拘于尤人,自画于小儒乎!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黄麟《郡中客舍》

下一篇:唐·李义府《宣正殿芝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