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元知万事空":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元知:原本知道。元:同“原”,本来。,死:须溪本卷八作老。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同:统一。,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悲:悲伤。,但:只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
#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北定:将北方平定。定: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乃翁:你们的父亲。,无忘:不要忘记。无:同“毋”,不要的意思。,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国题材的诗。诗中陆游以临终遗嘱的形式,直白地表达了自己至死都渴望南宋王师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因未能亲眼见到国家统一而抱有的悲慨之情,展现出其深沉且真挚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即将离世时,唯一的悲叹是没能看到国家统一,情感真挚且强烈。细节描写:通过“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临终嘱咐的细节,将自己对收复中原的执念与期盼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爱国深情。反衬:诗的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先说人死后万事皆空,本应无牵无挂,这是一种平静的状态。然而后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笔锋一转,突出唯一的悲痛是没能看到国家统一,以“万事空”的超脱反衬出对“九州同”这一未竟之事的极度执着和悲切,更加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遗憾之情,
3. 分段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点明早就知晓,“万事空”直言人死后一切皆空。此句看似平淡,却为后文蓄势,以超脱生死的态度,反衬出对“九州同”的执念,“元”“空”强化了这种情感反差。“但悲不见九州同”:“悲”为诗眼,诗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悲叹未能目睹国家统一,深刻体现出其内心的遗憾与不甘,凸显爱国深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语气热切,即便身处沉痛之中,依然坚信王师能收复中原,使诗歌情调由悲转激昂,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无奈自己无法亲见统一,只能寄望子孙。这一嘱托情真意切,把爱国、报国之情推向高潮,读来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之作,也是其爱国诗歌的经典代表。此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直抒胸臆,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对抗金大业未竟的遗恨,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真挚且强烈地展现出来。虽有悲叹,却难掩激昂基调,其纯粹的爱国情怀极具感染力。从文学价值上看,该诗无需雕琢,浑然天成,以自然流露的真情超越了刻意为之的雕琢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体现了陆游一生的爱国之志,更成为后世了解南宋时期爱国精神的生动范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 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徐伯龄《蟑精集》
# 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明胡应麟《诗薮》
# 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贺贻孙《诗笺》
# 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上一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下一篇:宋·文天祥《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