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xiě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岳飞浏览量:2
chōng
guān
píng
lán
chù
xiāo
xiāo
xiē
tái
wàng
yǎn
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怀
liè
sān
shí
gōng
míng
chén
qiān
yún
yuè
děng
xián
bái
liǎo
shào
nián
tóu
kōng
bēi
qiè
jìng
kāng
chǐ
yóu
wèi
xuě
chén
hèn
shí
miè
jià
cháng
chē
lán
shān
quē
zhuàng
zhì
cān
ròu
xiào
tán
yǐn
xiōng
xuè
dài
cóng
tóu
shōu
shí
jiù
shān
cháo
tiān
què

译文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逐句剖析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凭阑处、":登高倚栏杆、

# 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潇潇雨歇":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抬望眼、":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

"仰天长啸":仰天长声啸叹,

#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啸,蹙口发出声音。

"壮怀激烈":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

#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莫等闲、":不要虚度年华、

# 等闲:轻易,随便。

"白了少年头":花白了少年黑发,

"空悲切":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 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靖康耻":靖康年的奇耻,

#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犹未雪":尚未洗雪。

"臣子恨":臣子愤恨,

"何时灭":何时才能泯灭。

"驾长车":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

"踏破贺兰山缺":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 贺兰山缺:贺兰山:贺兰山脉,中国境内有两座山脉名贺兰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宁夏。一说指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指位于河北境内的贺兰山。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曾在河北贺兰山。山缺:一作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

# 胡虏:对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称。,壮志:一作壮士。

"笑谈渴饮匈奴血":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待从头、":我要从头再来、

"收拾旧山河":收复旧日河山,

"朝天阙":朝拜故都京阙。

#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写怀》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上片抒发了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过往功绩半途而废的痛惜,也表达了自己想趁壮年继续奋力杀敌、建立功勋的心愿;下片则倾诉了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以及对国家和朝廷的一片赤诚忠心。词中“怒发冲冠”四字,将作者内心极为强烈的愤怒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愤怒源于词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而当这份激烈的情感融入“凭阑处、潇潇雨歇”的情境中时,更添了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悲壮,尽显悲剧英雄的豪迈与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学界尚存争议。一说认为词作当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此时岳飞正率军转战江南,抗金大业初启;另一说则以绍兴四年(1134)为创作节点,即岳飞克复襄阳六郡、因功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两种观点均以岳飞军事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依托——前者紧扣其早期收复失地的壮志,后者则关联其首次取得重大北伐胜利后的心境,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结论,而两种说法均为探究词作情感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语境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国题材的词作。全词以激越的笔调串联家国之思与英雄之气,最终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收束,表达了赤诚的报国之志与对山河一统的殷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双关:“三十功名尘与土”中,“尘与土”既指功名如尘土般微末,亦暗含视功名如粪土的人生态度,双重寓意交织报国之志。夸张:“怒发冲冠”以毛发上冲冠冕的超现实描写,极言悲愤之烈,将忠愤填膺的情态推向极致。

3. 分段赏析

上片激荡起华夏民族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这首词以沉郁而雄壮的声调,激励着中原儿女。开篇“怒发冲冠”四字,暗暗借鉴了司马迁描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笔法,比喻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这种恨意为何强烈到难以抑制?因为独自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俯瞰仰望天地之间,顿时让人热血沸腾。当时秋雨刚刚停歇,风清烟净,景色清丽,反而更助长了胸中的愤懑之气,于是仰天长啸,抒发满腔的英雄壮志。“潇潇雨歇”这四个字,笔法没有一味直泻而下,更显气度深沉,可见并非狂夫叫嚣的虚浮言辞。起句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得气势磅礴。如果换成平庸的作者,一定会用剑拔弩张的词句来耸人听闻,而岳飞却写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是出人意料,怎能不让人拍案称叹!这十四个字略带咏叹,仿佛能看见将军抚胸梳理半生的悲苦心绪,一腔刚直的情怀,正显英雄多情的本色。功名本是自己所期望的,怎会和尘土一样轻微;征战奔波何足言苦,还能伴着云月一同欣赏。看看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见识!壮志满怀之时,靖康之耻未雪,徽钦二帝被掳未归,臣子的愤恨无穷无尽,这是古代君臣观念下的必然,不能用现在的国家观念去解读千古往事。这种仇恨何时才能洗刷?功名既然已如尘土,三十岁已经过去,所以将军在上片结尾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痛切话语,想让天下人体会。这沉痛的笔墨,字字掷地有声!下片笔锋一转,抒发了词人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以及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语句奇特不凡,寄托着壮志豪情,英雄的忠愤之气,威严如神明。当时金人猖獗,残害中原百姓,却唯独惧怕岳家军,闻风丧胆,所以对将军来说,打败“匈奴”并不困难,踏破“贺兰山”、直捣黄龙府,并非夸大自欺的话。“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联虽然略显对仗重复,但不用这样的语句不足以畅抒情怀、尽显气势。之所以没有重复累赘之感,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有人说:贺兰山在西北,和东北的黄龙府相距千里,有什么关联呢?看看南宋初年抗金名臣赵鼎的《花心动》,有“西北欃枪未灭”的句子;忠义慷慨、寄诗给胡铨的张元干作《虞美人》,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这些都是用“西北”“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傅介子斩杀楼兰王的事见于《汉书·西域传》)来比喻金兵,由此可知岳飞用“贺兰山”“匈奴”,实在没什么可非议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的忠愤,一片丹心碧血,全都出自肺腑。以文人的眼光来看,全篇结尾得法,神完气足,没有瑕疵,读来令人神往,几乎想要起身起舞!可惜岳飞还未等到白头,金兵已陷入困境,却因奸人谗言陷害,宋廷自己放弃了之前的功绩。“莫须有”的千古奇冤,听到的人都为之愤怒,又怎能再见到他率领十万精锐部队,和中原父老一同朝拜朝廷呢?真是可悲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深刻诠释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志向,字里行间尽是雄浑壮阔的气韵,处处彰显着作者心系家国、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名篇,其格调激昂澎湃、慷慨悲壮,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于外侮的坚韧风骨,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奋起抗争、洗雪国耻的强烈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胆量意见,俱超今古。

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潘游龙《古今诗余醉》

# 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

明末清初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 《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 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九

# 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下一篇:宋·陆游《示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