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yuè
fēng
zuò
èr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jiāng
cūn
āi
shàng
wèi
guó
shù
lún
tái
lán
tīng
fēng
chuī
tiě
bīng
mèng
lái

译文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逐句剖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

#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僵,僵硬。

"尚思为国戍轮台":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 戍轮台:指守卫边关成,守卫。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思:想着,想到。

"夜阑卧听风吹雨":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

#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夜阑:夜将尽。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绍熙三年十一月,退居山阴的陆游写下此诗。诗中前两句写自己虽“僵卧孤村”却仍心系国家,渴望戍边;后两句借助风雨声引发梦境,展现出战斗场景。全诗运用“痴情化梦”、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相连,表达了诗人欲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以及空有壮志却不被重用的郁愤。其情调深沉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陆游爱国诗作的经典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陆游在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到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时,他已68岁,虽年迈却依然有着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在“风雨大作”的夜里,他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寄托于梦中,从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国诗。描绘了诗人年迈闲居孤村,却心怀报国之志,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梦到征战场景,体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卧于荒村,身染病弱,却未因艰难处境而自哀。我一心念着为国家去守卫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描绘了我的现状与心境。次句:“尚思为国戍轮台”则是对这种心境的注解,前后呼应又形成反差。对我而言,贫病凄凉不足为悲,我既“不自哀”,自然也无需他人同情。但我渴望有人能懂我,懂我矢志不渝的统一志向,懂我为这壮志拼搏的一生,懂我满腔热血与赤诚忠心,这便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我灵魂与人格的写照,山河破碎、国难当前,我仍愿担责为国分忧。第三句:“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接上两句。因心中忧思,夜深难以入眠,便更清晰地感知到风雨声。由自然风雨,我联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安,又由此忆起往昔战争风云与壮年时的军旅岁月。如此听着、想着,翻来覆去,便在梦中有了特殊的景象。第四句:“铁马冰河”入梦,反映出政治现实的无奈:我有心报国却遭排挤,无法上阵杀敌,这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在梦境中得以抒发。“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我日夜所思的呈现,尽情展现出我的英雄气概。这亦是一代仁人志士的心声,是南宋时期的民族正气。

3. 作品点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陆游爱国诗作中的经典篇章。此诗运用“痴情化梦”的独特手法,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将诗人内心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以及“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虽篇幅短小,却饱含着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与赤胆忠心,其语言质朴且情感真挚,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在现实困境中依然坚守的高尚情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精神内涵,为后世展现了古代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与崇高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的写法实际上与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任渊注山谷诗,说《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又与黄庭坚诗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不详张鸣《宋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师秀《约客》

下一篇: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猜你喜欢